突然剧烈头痛警惕动脉瘤

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但多数人都会像陆某一样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能忍就忍了,这就给生命埋下了隐患。据了解,脑动脉瘤破裂前治疗与破裂后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脑动脉瘤较小且没有破裂时,几乎没有症状,但脑动脉瘤破裂前,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可寻,比如轻微的头痛、脖子发硬等,这一般与脑动脉瘤扩大、少量出血有关。当脑动脉瘤破裂时,头痛是剧烈的,多呈爆炸样,难以忍受,患者通常会诉说是有史以来最痛的一次头痛,还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

“头痛是脑动脉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黄干建议,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应及时到大医院做一下相关检查,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脑动脉瘤,也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脑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都可以通过脑血管造影明确,并为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脑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在病人的大腿根部股动脉处进行穿刺,将一条细长而柔软的导管送到颈部的动脉内,通过注射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造影剂,可清晰地把血管情况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有无血管瘤,医生一目了然。

此外,ct成像尤其是目前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的三维ct血管造影(即cta),也可用于检查动脉瘤。一旦脑动脉瘤诊断明确,应尽快进行治疗。

“脑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大多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黄干介绍,但是术后几个月内应注意头部安全,避免头部外伤或撞击。对于血管瘤并发癫痫的患者,可到神经内科找大夫开抗癫痫的药物。并且,激动容易使血压忽高忽低,对康复不利,应尽量避免,同时注意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除此之外,市民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式中的吸烟、饮酒、熬夜及其他不良习惯,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脑动脉瘤出血的患者该如何急救呢?首先,应立即拨打120,让专业医生前来急救。其次,在医生到来之前,身边的人可以做一些急救工作,让病人就地平躺,如果病人嘴里有呕吐物,应把他的头偏向一侧,并将呕吐物从嘴里抠出来,避免病人发生窒息。如果身边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病人吸些氧气。

■医生简介

黄干副主任医师,阳江市中医医院脑科主任。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2005年到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师从全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家陆雪芬教授,2011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师从全国最著名的神经病学家郭玉璞教授、中华神经病学主任委员崔丽英教授。擅长诊治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病、肌肉病、痴呆、癫痫等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

牛鹏,主治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系统学习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应用,擅长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及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冰箱没用对甚至引起头痛和肺炎

??? 三伏天已入中伏,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人很是烦躁,家住大厂的胡小姐却用自己的法子来对抗暑热:早在入伏前,她就在家里囤了一冰箱的食物,如今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冰箱觅食。

结果没想到,才这么吃了几天,她就开始无故腹痛,还伴有恶心、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更少不了腹泻。胡小姐上网一查,说这叫冰箱性胃炎。可医生说,其实医学上并没有这个病。

冰箱对肠胃存在“双重打击”

“冰箱性胃肠炎属于百姓俗语,在医学上没有这个说法,严格来说,这位患者属于急性肠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倪金良副主任医师说。

“冰箱里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肠胃来说,伤害是双重的。”倪金良说,首先,胃肠道特别是胃有喜暖畏寒的特点,所以在突然降温的时候,胃肠道最容易出问题。我们胃里的环境大约在36-37℃左右,而冰箱里拿出的食物可能只有几摄氏度,温差实在太大。过冷的刺激会引起胃黏膜毛细血管迅速痉挛收缩,造成胃黏膜短暂的严重缺血,降低了胃内杀菌和免疫力,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此外,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就会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取出食物即食用,细菌就会入侵胃肠,造成肠道感染。

“冰箱综合征”可不只胃肠炎

在“冰箱综合征”的大名单里,胃肠也不是全部。记者了解到,每到盛夏总有人因为贪食冷饮诱发头痛,这种“冰箱头痛症”也是颇为常见的一类问题。这其实是因为在大口吞食冰箱中取出的冷冻食品时,食物和口腔内的温差过大,口腔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引起头部血管迅速收缩痉挛,这种情况下普通人很容易出现头痛,如果本来就有偏头痛病史的人,更可能因为这种不良刺激而发病。

此外,最近外地媒体有报道,安徽合肥一名50岁妇女,因为吃了半个包裹了保鲜膜、放在冰箱里的西瓜后,结果显示出现呕吐、腹泻这样的消化道症状,最后竟然引起感染性休克。

另外,有些人虽然没有因为冰箱内的食物“倒下”,却因为没有注意冰箱的清洁而中招。比如电冰箱内部的一些犄角旮旯,如果不注意清理,就容易有细菌、真菌在其中繁殖。

专家:缺牙不补会引发诸多身体疾病

杭州武警医院特聘专家、上海复旦大学口腔科主任余优成教授提醒大家,牙齿缺失后不但会引发咀嚼困难、口臭等问题,还会导致邻牙加速脱落,诱发肠胃疾病,加速身体衰老等。余优成称,当前最佳的牙缺失修复方式是种植牙,做了之后可以媲美真牙,但该方式对牙医、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患者就诊时最好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医院和主诊医生。

七旬老人多颗牙缺失

日常只能饮食流质食物

盛先生今年刚好七十岁,儿孙们纷纷提前赶回来为他祝寿。然而缺牙的他,在寿宴上只喝了些果汁和煲汤,就坐在一旁休息逗弄还在读幼儿园的小孙子。小孙子问爷爷,“爷爷,为什么你的脸那么瘦,凹进去了,还有很多皱纹?我同学的爷爷的脸看起来好看多了哦!”

“我

病魔夺命还是医生渎职?

连日来,一则控诉医院不作为的帖子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疯转。一位母亲发文称,自己两岁7个月的儿子因轻度肺炎住院治疗,病情却越治越重,并于入院四天后不幸离世。这位母亲控诉医院“不作为、不抢救”,而院方表示患儿死因尚未明确,建议通过医学鉴定明确责任,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住院却成永别 母亲誓言为儿讨公道

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唐女士家住杭州,她在帖子中回忆称,自己的儿子哆哆因为轻度肺炎引起发热不退,于7月22日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入院。但在住院的4天时间里,孩子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25日晚,哆哆先后出现了发高烧、全身抽搐、翻白眼,最终出现了瞳孔反应迟钝、四肢没有知觉等情况。唐女士被告知孩子存在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肠炎,甚至不排除败血症或川崎病。虽然哆哆经ICU抢救,但仍不幸离世。但由于医生一直答复唐女士“放心!会好的!”,所以她坚信:“既然到了浙江最权威的儿科医院,医生肯定能治好我的儿子!”

唐女士质疑,既然孩子被诊断有这么多炎症,也做了这么多检查,为何仍然无法最终确诊病情,更没有采取其他更加有效的对症措施,而仅仅是在住院4天内不断地只给孩子吃美林和泰诺林。在孩子意识一直没有清醒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却给出了情况在慢慢好转,生命体征正常的判断。

除了指责医生诊断不力外,唐女士还贴出图片等证据,列举了医院一线医生多次错误判断病情进展,即便是家属苦苦哀求,二线医生仍迟迟不到;医院管理混乱导致ICU病房无法及时打开,医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病房抢救等行为。唐女士表示,一定要通过维权行为让医院和涉事医生受到法律制裁。

死因未明 院方建议医学鉴定

针对唐女士的指责,27日,院方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情况说明,介绍了诊治经过和后续处理意见。院方表示,患儿22日因“咳嗽10余天,加重伴间断发热1周”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败血症。院方在入院后予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最后诊断为败血症(脓毒症)、急性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肠炎。

院方称,在25日患儿病情变化的当天,医院一直给予积极处理。院方称二线值班医生曾于25日20点30分亲临病区指导治疗,并随后两次电话指导治疗,26日凌晨4点25分左右再次到病区指导治疗。

对于患儿的死亡原因,医院方面称,根据目前情况考虑急性支气管肺炎、脓毒症急性进展并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最终死亡结果。但是鉴于患儿年幼,病情发展迅速,目前死因尚未完全明确。

在声明的最后,医院建议,为更好地处理好本次事件并明确患儿死因,建议进行尸体解剖明确诊断,并进行医学鉴定明确责任。如鉴定确认院方存在过失,将承担相关责任。

专家呼吁科学理性求真相

截至7月28日,唐女士的网帖转发已超过200万次,针对医患双方的各自陈述,网民们也分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派。不少人对唐女士的遭遇深表同情,认为医院面对患者家属的再三催促,仍然不予以重视,以至于耽误孩子病情,存在过失。

一名网友认为,当患者的病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当值医生应该及时通知更有经验的医生,以免贻误病情、错过宝贵的救治时机。对于严重的渎职行为,更是应该严惩不贷。

而一些医学界人士和部分网民则认为,诊断是否正确、救治是否科学、诊治过程中是否存在“不作为”甚至渎职行为,不能单纯靠病人或医生的单方陈述,需要专业的人士做出判断。

一位有医学背景的网友认为,发烧有多种可能,自己就经历过十几天发烧查不出原因的情况,医学尚有局限性,不能过于苛求,更不能认为进了医院就万无一失。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生举例说,肺炎是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约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国家卫计委对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一年约有6.2万名儿童死于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

有专家表示,在事实真相没有浮出水面之前,隔空争论没有意义。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既需要医生秉承着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也需要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卫计委对患儿的不幸去世和患儿家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深表同情,并已在第一时间要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就诊治过程开展调查,并尽快和患者家属进行接触沟通,充分听取家属意见。”

马伟杭表示,医疗纠纷事关当事双方,从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省卫计委建议医患双方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协商解决方案。对于存在的存在分歧,可通过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开展医疗鉴定,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中国网事”记者张乐、韦慧)新华社杭州7月29日新媒体专电

久坐、超重可导致青少年腰椎疾病

由于学习繁忙等原因,当前不少青少年坐的时间越来越多,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对此专家提醒,青少年应警惕因久坐、超重等原因导致腰椎疾病。

15岁的小姑娘张怡一周前开始觉得腿疼,甚至不能走路,经哈医大二院骨科专家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腿疼也正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

哈医大二院骨科医生闫景龙表示,此类现象现在已不在少数,很多青少年的腰椎病甚至更严重。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明显增多主要是在电脑前久坐不动、缺少锻炼、体重超重等原因所致,这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应当受到家长的特别重视。

有专家同时指出,不少人感到腰腿疼痛或不舒服时喜欢去做按摩来舒缓身体疲劳,但过于粗暴的按摩手法不仅容易伤及软组织,也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腰椎、胸椎关节脱位严重,因此按摩时应谨慎。据新华社

吃了2颗感冒药扬州小伙全身皮肤溃烂命悬一线

曾经健康阳光的阿辉,如今躺在病床上,面目全非 阿辉家人供图

今年5月底,在盐城读书的扬州小伙阿辉(化名)因感冒服用了两粒感冒药。之后,他身上出现红点入院治疗,但病情一再加重,皮肤先是出现红疹、水疱,继而开始溃烂。经江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上海华山医院治疗。目前,阿辉全身皮肤溃烂,血液、内脏感染,医院已于昨日下达病危通知书。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给出的出院记录上写到,阿辉属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而罪魁祸首,可能就是当初阿辉服用的两粒感冒药。

感冒吃了两颗药,小伙身上起红疹

20岁的阿辉是扬州仪征市刘集镇人,去年9月份,进入盐城工学院学习生物工程专业。在父母眼中,儿子不但懂事,而且善良乐观。谁能想到,不幸正悄悄靠近这个年轻人。

“五月二十几号的时候,他感冒受凉了,还有点发烧。”阿辉母亲李鼎华说,当时阿辉宿舍一位好心同学就把自己的感冒药送给他服用。“人家也是好心,那盒药就剩最后两粒了,都给了我儿子。”李鼎华称,阿辉分两次将感冒药服下后,感冒好转,体温也降到正常水平。

可是,两三天后,阿辉先是感到疲惫,身上发痒,还长出了不少小红点。一天后,症状加剧,全身出红疹。见情况严重,阿辉赶紧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病毒疹”。李鼎华的说法得到阿辉班主任的证实,据他介绍,阿辉先是到盐城医院治疗,后请假回家看病。

病情不断恶化,红疹变水疱

在盐城治疗不见效果,阿辉请假回到扬州苏北医院治疗。据李鼎华介绍,在苏北医院看病10天左右,阿辉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出院回家那天,刚坐上公交车,阿辉就发现身上又起红疹了。李鼎华称,当时以为问题不大,就观察了一晚,可到了第二天,阿辉身体状况不见好转,一家人再次来到苏北医院。当天下午,阿辉高烧到41℃。后在医生建议下,转往南京治疗。

“先去了军区总院,后来到省人民医院。”李鼎华称,从6月10日到达南京,到7月10日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转出,前后在南京看病1个月,阿辉的病情每况愈下。发展到最后,他全身冒出不少水疱,且部分皮肤开始溃烂,还伴有高烧等症状,“7月7日,身上很多水疱,医生说情况严重,建议我们转院。”李鼎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患有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罪魁祸首可能是感冒药

7月10日,阿辉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转入上海华山医院继续治疗。

在阿辉家人提供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出院记录上记者看到,出院诊断一栏写有两条内容,第一条是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李鼎华同时向记者透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接诊医生多次告诉她,阿辉患上了药物超敏综合征。李鼎华说,医生在了解到阿辉的病史以及这次生病的病情发展、用药情况后认为,罪魁祸首可能就是阿辉当初服用的那两粒感冒药。

“之前他在这里看病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比较严重。”曾为阿辉做过治疗的苏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朱晓芳介绍,在苏北医院治疗时,就曾考虑过可能是药物超敏反应,“他身上出的红疹有两种情况,一是病毒感染所致,另一种就是药物过敏所致。”朱晓芳说。

全身皮肤溃烂,像被火烧过一样

李鼎华不知道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这个病,对儿子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儿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转入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后,阿辉身体多部位皮肤相继出现溃烂。如今,阿辉身上没有一块好皮,浑身上下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溃烂的皮肤层层往下掉,“医生说,就连头皮都不一定能保住。”李鼎华说。

昨天,阿辉的堂兄弟从上海给现代快报记者发来阿辉的照片。照片中,阿辉面部皮肤已全部溃烂。据阿辉的堂兄弟介绍,几天之前,阿辉的情况还没有这么严重,“那个时候,身上溃烂了,但是脸上大部分还是好的”。

血小板下降,医院下达病危通知

转入上海华山医院后,阿辉的病症没有好转,而且还在迅速恶化。“刚到医院门诊就给我们一张病重通知单,住进病房,又给我一张病重通知。”让李鼎华揪心的是,儿子皮肤溃烂后,内脏、血液等都受到感染,情况十分危急。7月28日上午8时49分,阿辉血液中血小板下降严重,医院向他们下达了病危通知单。这份病危通知单附带的简单病情诊断显示,阿辉目前状况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电解质紊乱”。

“到我们医院来的时候,他全身皮肤就已经开始溃烂了。”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梁俊是阿辉的主诊医生,据他介绍,皮肤是人体一层重要的安全防线,阿辉的皮肤溃烂后,病菌很容易进入体内,造成内脏及血液感染。不过,梁医生介绍,尽管阿辉病情危急,但也不是说没有生的希望。“要一步步去治疗,眼前最重要的是把血小板数量提升上来,把血液的问题解决。”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阿辉家人处获悉,他的血小板再度下降。而医院由于血液、血小板紧张,无法及时输用。因此,阿辉的家人向现代快报记者求助,希望媒体帮忙呼吁好心人为阿辉捐血和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