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检率不足一成:有人担心疾病暴露后分手

“五一”是结婚旺季,婚检机构远不似婚姻登记机构热闹。家住北京丰台的朱小姐打算这几天和男友领证,却没计划做婚检。她说:“单位每年做体检,我们各项指标都正常,身体也很健康。”

2003年我国取消强制婚检后,婚检率大幅下降,北京、广州等城市当年超过九成,如今已不足一成。与此同时,出生缺陷和性传播疾病检出率却在升高。数据的变化事关生殖系统和性传播疾病防控,事关出生人口素质和亿万家庭的幸福。

一升一降 埋下幸福隐忧

近年来,婚检率持续下跌是卫生计生部门担忧的问题。

婚检,是婚前保健服务的简称,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所进行的婚前医学检查、卫生指导和卫生咨询服务。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婚检率逐年提高。像北京市,到2003年已达到100%。

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不对婚检作强制性规定。此后,我国婚检率持续下跌。

“我市已全部实施免费婚检,但婚检率显著下降,2014年婚检率仅为6.76%。”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郗淑艳说。

同样,记者从广州市人口计生部门了解到,2003年取消强制婚检之后,广州的婚检率由93%跌至2011年的7%,部分区甚至只有4%。

令人担忧的是,在婚检率下降的同时,参与婚检人群中疾病检出率明显上升。

郗淑艳说,有些疾病与婚育密切相关,不仅对自身及配偶的健康产生影响,还可造成不孕不育症,甚至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严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

据统计,北京市参加婚检人群的疾病检出率由1996年的5%上升到2014年的13%左右。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精神疾病、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均呈上升趋势。

广东省计生部门2011年公布的10年来广东省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可见,珠三角城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平均达2.76%,比10年前翻了一番。

记者了解到,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出生缺陷发生前5位的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和神经管缺陷。

多位妇产科专家提出,虽然近年来出生缺陷率的升高有综合原因,但婚检率下降导致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明显被削弱是一个主要因素。

婚检免费 为何不愿做

北京市开展婚前保健服务已有30多年。目前,北京市对辖区户籍人员,含一方户口所在地为北京的人员,免费提供规定项目的婚前保健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遏制婚检率急剧下降,2004年开始,广东等许多省份推出了免费婚检,但这一政策并没有止住下降趋势。

婚检查什么?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男女性生殖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数字化摄影等,是主要项目。

记者采访发现,准新人拒绝或忽略婚检,主要由于健康意识不足。一些受访的年轻人认为,工作单位每年体检,如今婚前同居也并不鲜见,再做婚检是“多此一举”。

有人担心,婚检会触及隐私,担心自己某些疾病暴露后会失去对方,因而逃避婚检;有人在对方提出婚检要求时,甚至认为是对方不相信自己。

郗淑艳指出,婚检是准新人了解对方健康状况的最佳途径。婚前保健不同于体检。婚前保健重点关注男女双方可能患有的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在婚前保健中有关于传染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检查项目,可以避免医学上认为不适当的婚育,对一些影响婚育的疾病进行防治和指导,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此外,医务人员会向准新人提供预防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性疾病、合理避孕、优生优育、和谐性生活等多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婚检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是检查准新人是否存在影响生育及后代健康的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产前诊断中心遗传实验室负责人张璘说,如果检出疾病或不良基因的携带者,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其生育;若检出不适合生育人群,建议婚后避孕;有家族遗传病的人群,则建议婚后在医生指导下受孕。

一些受访者同时认为,婚检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应该去哪里做婚检,希望婚检机构能加强宣传介绍。

优化服务 倡导主动婚检

婚检是维护爱人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出生缺陷、保护孩子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很多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婚检虽不能从行政上强制恢复,但应通过健康教育和政策引导来鼓励人们自觉选择。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耿玉田提出,要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婚检婚登一站式服务、婚检孕检系列套餐服务等手段,引导新婚人群参与;加强部门协调,加强与民政等部门协作,利用婚姻登记网络、婚登大厅等平台宣传婚检信息,方便百姓对婚检相关政策与知识的获取;扩大宣传,联合妇儿工委等部门加大婚前医学保健的宣传,提高围婚人群对婚检的重视程度。

预防出生缺陷,单靠婚检还不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防治与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尹爱华说,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好婚前保健,其次提高孕前、产前检查质量,再次是选择最佳孕周产前诊断,及时检出缺陷儿,为胎儿宫内治疗等创造条件。

陕西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五类救助对象三种求助方式

陕西省政府网站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五类人群为医疗救助对象和三种医疗救助方式。

五类人群为医疗救助对象

主要包括:(一)重点救助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低收入救助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1.5倍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条件的家庭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

(三)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见义勇为中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负伤人员。

(四)因病致贫救助对象: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家庭年收入扣除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后,人均不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条件的家庭中重病患者。

(五)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设有三种医疗救助方式,为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救助和住院医疗救助。(杜娟)

厦门一天内3人轻生专家:春季易诱发心理疾病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晨报记者白斌斌通讯员林文福夏侯艳)春天万物萌动,人的心情也容易躁动,容易诱发一些精神、心理疾病,轻生的念头因此会经常掠过人的心头。这不,前天一天内,有三人轻生,其中两人死亡,只有一人获救,令人唏嘘。

[案例1]

屋内烧炭男子不幸身亡

25日下午,亲友给住在集美东山里的小刘打了电话,但是怎么也联系不上。察觉到异常,当天傍晚6点多,家人来到了小刘的住处,但是门怎么也敲不开。随即,家属找来了锁匠帮忙开门。门打开了,但是里面的一幕却让大家愕然———小刘一动不动地躺在了床上,家人赶紧拨打120求助。

现场人员说,屋内发现了一盆炭火,门窗缝隙也被用胶布封堵。急救人员赶到后检查发现,小刘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民警随后对现场进行了勘察。附近邻居说,小刘独自在出租房4楼住了一年多,人平时比较安静,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知情人介绍,小刘今年30岁左右。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案例2]

失踪一夜女子湖中溺水

出门时,她说自己出去散散心,但家人随后怎么也联系不上她。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出动,在灌口的各个地方寻找。第二天清晨,有亲戚听说灌口黄庄风景湖公园里有女子溺水,急忙赶去查看。果然,溺亡女子正是大家苦苦寻找的人。知情人说,虽然很年轻,但溺亡女子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

原来,有人在灌口黄庄风景湖公园发现,湖里有个身影一动不动。“绑着马尾辫,穿着深蓝色衣服,背朝水面。”目击者说,消防、民警和120很快来了,消防官兵随后将女子打捞上岸。可惜的是,急救人员检查发现,女子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女子的家人赶来,一名男性亲属直接哭着坐在地上。家属表示,家里气氛不错,不知道为何会这样。

记者了解到,经初步勘查,女子已经被排除他杀可能,相关原因仍在调查中。

[案例3]

出租屋内他开煤气自杀

清晨7点,租住在穆厝社101号2楼的住户闻到了一股煤气味,起先以为是谁家煤气漏了,没太在意。结果煤气味越来越浓,担心有人轻生,邻居赶紧报警。消防、120很快赶来。事发房间房门紧锁,特勤二中队官兵立即疏散了附近无关人员,并利用开门器对房门破拆。

3分钟后,房门被打开,房间内的煤气味更浓,一个煤气瓶正在滋滋漏气,男子躺在床上,已经陷入昏迷。消防官兵迅速将煤气瓶的阀门关紧,将男子抬出房间。同时,把房间内所有窗户打开,降低空气中的煤气浓度。男子随即被消防官兵抱出,放上救生担架。急救人员初步确认,男子还有生命迹象。随即,男子被送医救治。

知情人士表示,男子姓蓝,因为感情纠纷一时想不开轻生。记者随后了解到,经过救治,男子暂无生命危险,相关原因仍在调查中。

从寒冬到暖春易诱发心理疾病

一天内发生3起轻生事件,仙岳医院心理科主任张晓阳对此表示,冬春季节是精神、心理疾病好发季节,跟气候有不小的关系,即便是正常人,在阴雨天里也容易出现心情不好的情况。而美丽心灵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戴仕梅认为,从寒冬过渡到暖春,万物复苏,人体也需要适应过程。如果神经细胞比较敏感,适应力不强,便容易出现身体功能失衡,诱发心理疾病。

如果情绪不好,该如何去调节?张晓阳认为,不管是否有心理疾病,有情绪就要寻找方式去表达出来,比如通过聊天、运动、旅游等。而如果一个人出现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很大的可能就是情绪表达受阻,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问题。戴仕梅则认为,可以选择换一个环境,用积极的态度处理事情。

“其实抑郁症不可怕,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心灵感冒’。”张晓阳表示,如果出现类似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除了自我调节外,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最好寻求帮助,通过吃药、心理咨询都能解决。而当下则有不少人因为面子等各种因素,不愿意及时寻求帮助,病情不断加重,最后导致了自杀这种极端的情绪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