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重感冒"传染a股五一后市场有望打破沉寂

债市回调对股市的传导,主要是通过风险一偏好这个因素来实现的。

本报记者 何晓晴 广州报道

4月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债券市场犹如乌云压境。对此,有机构人士直言,近期债券市场颠簸加剧,基本面、资金面和违约事件接连冲击下,市场此前强烈憧憬的小牛、慢牛已经转变,钱还很多,但心却发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此前,债市已先于股市掉头向下。截至4月28日收盘,仅以中证转债指数为例,最近十个交易日以来,该指数已从4月14日的300.90点大幅下调至当天的287.17点,跌幅高达4.56%。

与此同时,债市“重感冒”亦传导到了A股市场。当天,A股小幅高开之后就震荡回落翻绿,午后跌幅进一步加深,好在下午两点之后创业板快速崛起带动部分热点复活,促使市场整体跌幅减小,最终创业板指数翻红。总体来看,市场仍呈现弱势震荡格局。

截至终盘,上证指数仍报收在3000点下方,收盘点数为2945.59点。最近十个交易日以来,上证指数亦下挫了4.44%。

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张芊认为,4月以来爆发的信用风险,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之前的一系列利空还没完全消化时,又出现了评级比较高的国企违约事件,这导致整个债券市场转向相对比较悲观的看法,短期市场调整比较大。

对此,海富通稳健添利基金经理谈云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债市仍有恐慌情绪,我们认为短期内调整尚未结束。”

其背后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债券市场下跌,一是多重信用违约事件致使信用债抛售压力较大;二是机构资金降杠杆的行为正在发生;三是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有一些变化,资金面较为紧张。

“在此之前,海富通旗下债基已逐步降低组合久期、提升债券资质,目前信用风险和调整幅度均可控。” 谈云飞称。“我们认为,经济较弱和降低融资成本的趋势依然会给债市带来支撑,中期依然看好市场。二季度将本着‘安全第一’的态度谨慎观察,等待下跌后的机会。”

招商基金基金经理刘万锋也称,鉴于短期债市行情震荡,整体采取低仓位、短久期策略,配置一定短久期、高信用等级的债券,保持足够腾挪空间,等待市场时机。

债市“重感冒”传导A股

好买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曾令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应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所致,债市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杨建波则称,此次债市大幅调整背后,除了有评级较高的国企违约以外,而且规模也较大,对市场预期影响很大。之前,债券牛市走了很久,对于很多信用债和企业债涨的太疯狂,但因为在牛市,所以有些忽略风险。从4月开始,市场逐步意识到了债市的风险,所以对风险补偿的收益率就要求高了。

“债市风险之所以传导到股市,其本质还是在于债券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债市的波动也会影响实体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三月份国内经济数据刚有好转,又被债市违约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对股市会有不利的影响。” 杨建波如是说。

对此,国元证券(000728,股吧)策略分析师王明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次债市回调对股市的传导,主要还是通过风险一偏好这个因素来实现的。

“对债市违约的担忧,实际上是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害怕信用风险集中爆发,这种情绪反映在股市上,就是估值的回落,资金入市意愿不强。” 王明利如是说。“但就部分风险较高的债券来看,主要还是分布在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如果说企业盈利以及现金流有问题,也是结构性的。此外,从前几年债券市场火爆到现在下跌,甚至违约,这种风险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滞后指标。对于股市来讲,仍免不了受到牵连和冲击。”

“谷雨之前有一千多只股票的绝对涨幅已超过20%以上,这一涨跌幅结构与2014年10至12月的情形很像,虽然大盘没涨,但个股涨幅较多。因此,市场本身也面临调整的压力。” 曾令华称。“迭加债市的影响,对应宽松节奏生变,市场会比较谨慎。不过,这一轮因债市带来的市场调整不像以前深不见底,跌下去就起不来。相对去年而言,A股这轮跌幅也不是特别深。”

曾令华认为,目前,市场最大的分歧在于,经济究竟真正好转还是阶段性的好转,也即是L形底还是U形底这一点存在不同的看法。

“个人认为,债市看起来风险很大,但每次债市大调整都是很好的进场机会。有基金经理之前持有了利率债短久期,没有杠杆的债券。如果出现下跌话,反倒是买入长久期债券的机会。” 曾令华称。“反过头来看,债市调整是好事,风险暴露越多越好。这是对理性投资者的奖赏。以前,债市投资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大多是不看基本面,只买一些票息高、弹性大的产品,这样的结果就是奖励坏孩子。现在违约约束的出现,对一些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反而会胜出。”

节后市场或打破沉寂局面

王明利认为,尽管股市免不了受到牵连和冲击,但同时也孕育着机遇。“从大类配置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资金去年流入股市,再流入房市,再流入期市,现在也不能排除再次流入股市的可能。” 王明利预计。“目前人气低迷,除了有对信用风险爆发的担忧以外,也有可能是临近五一假日。节后市场可能会打破这种沉寂的局面。”

其理由在于,从安全边际上来看,当前股市的风险并不大,支撑股市上行的因素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清晰,例如企业盈利数据、物价数据等。

曾令华表示,“从目前情形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A股市场5月上涨的可能性还是较大。针对美联储27日议息,市场预计今年6月加息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国际投行激进的说法更是预计要到9月才开始真正加息。可见,全球其他风险都在下降。”

融通内需驱动(161611,基金吧)基金经理林清源表示,现在市场笼罩着一种悲观的气氛,影响因素包括经济下台阶,传统周期行业面临较大压力等等。但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林清源表示,“未来十年,经济放缓的同时,一个确定的事实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放缓,那么消费/服务将取而代之。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消费杠杆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也为消费的增长提供了空间。个人消费的提升在全球看都是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也必然是中国的发展之路。”

海富通风格优势(519013,基金吧)基金经理施敏佳也称,中长期来看,由于经济温和回暖,通胀温和回升,实际的利空因素并不充足。下半年主要应注意“大小非”减持的问题。所以对于五六月份的市场偏谨慎一点,三季度相对乐观。总体而言,全年或保持震荡格局,指数攀升时应谨慎对待,指数下跌时则逐渐出现投资机会,可采取反向操作的投资策略。

“投资上,今年的线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把握新经济,这个是代表着转型的方向,包括以新能源汽车、智能工程、文化传媒、高端制造等。” 王明利表示。“另外一个线索就是涨价,我们从二月份就开始推荐资源品,目前资源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还没有改变,沿着涨价的线索,还可以延伸到中游产业中对涨价较为敏感的行业,例如化工、化纤等。”

感冒吃鸡蛋加剧发烧?假的!

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终于放晴,而“乱穿衣”的四五月也让不少市民中招感冒。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感冒后不宜吃鸡蛋,否则会加剧发烧。感冒真的不能吃鸡蛋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揭开真相。

“感冒好了,终于可以吃鸡蛋了。”“原来感冒不能吃鸡蛋,怪不得我一直头疼身体软。”记者昨日在网上看到,关于感冒时是否能吃鸡蛋,网友们说法不一,但大多数还是选择不吃。

支持感冒能吃鸡蛋的网友认为,吃鸡蛋可以增强抵抗力,这对感冒中的人来说有好无坏;而认为感冒不应该吃鸡蛋的网友则称,鸡蛋属于发物,虽然不明具体原因,但印象中感冒吃鸡蛋就会加重发烧、咳嗽等症状。

为什么感冒不能吃鸡蛋?近日,网上的一则帖子给出了“答案”。该网帖称,由于鸡蛋的主要成分是卵蛋白和卵球蛋白,属完全蛋白质,吸收率达到99.7%。进食鸡蛋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同理,感冒时也不要吃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

释疑

进食产生热量与发烧无本质关系

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海东称,发热(发烧)原理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3℃可定为发烧。

“感冒引起的发烧与摄入食物后转化的热能,二者之间没有本质关系。”李海东说,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油脂、糖类、蛋白质,进入人体后,最终都要通过氧化反应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反应,另一部分被转化为热能。因此,不管是健康还是感冒,不管吃的是什么,进食后人体代谢效率增加,体温都会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群感冒后有食欲不振的症状,消化功能不太好的情况下,李海东建议不要吃高蛋白食物,因为不容易消化。

感冒了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李海东建议,感冒患者应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消化系统好的患者正常进食,可摄入鸡蛋、瘦肉、鱼肉等食物,营养跟得上才能康复快;消化系统不好的患者就要吃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

五类药最易滥用复方感冒药儿童谨慎服用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冯焕村

近期,美国《预防》杂志与《印度时报》总结了几类最容易滥用的药物。在我国,下面五类药物也应当格外留心。

复方感冒药。复方感冒药多含有伪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等成分。一般来说,复方感冒药仅需服用一种,有些人为了追求快速起效,可能会几种一起吃,这样很容易导致药物过量,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伪麻黄碱能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有一定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过量服用容易出现焦虑、头痛、失眠、心悸、血糖升高等症状,还能诱发心绞痛的发作,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一般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用量一天不能超过4克,否则存在肝毒性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特殊人群。服药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加剂量和频次。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抗菌药。有些人一感冒或者拉肚子,咽喉有炎症就自行服用抗菌药,这样其实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拉肚子等,服用抗菌药才有效。抗菌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同样可引发各种不良后果,如诱发细菌耐药、导致二重感染、损害人体器官等。所以,出现拉肚子、咽炎等症状时,最好经过医生的明确诊断,确实属于细菌性感染时才使用抗菌药,不可盲目自行使用。

抑制胃酸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抑制胃酸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症。使用此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剂量及疗程服用,不可过量滥用,以免出现低镁血症、骨质疏松和认知障碍等不良后果。需长期服药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血钙等相关指标,必要时采取换用其他药物、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手段,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止咳水。常见的止咳水可能含有可待因等成分。可待因是成瘾性中枢止咳药,如果长期、大量、连续使用可导致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瘾”症状,不仅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还可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此类止咳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服用,不可滥用。

抗过敏药。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抗过敏药,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一般来说,连续服用同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否则可能引起耐药,使药效下降,其毒性作用也会“积累”。因此,服用超过一个月就需换用其他类型药物或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关节痛、高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直接就医,不要自行服药。此外,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抗组胺药物可引起心律失常,阿司咪唑可引起体重增加,氯苯那敏可引起中枢抑制等副作用。而滥用抗过敏药则可增加此类副作用的发生率。特别是需要开车、高空作业的人,则应选择中枢抑制轻或无的抗过敏药,以免发生意外。

还需提醒的是,患者应当严格按照要求的用量、使用时间来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应当马上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量或更换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