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重如何调理?推荐3款祛湿食疗小方法

  (原标题:体内湿气重如何调理?推荐3款祛湿食疗方)


  整个人觉得困倦乏力?大便后马桶总也冲不净?你可能是体内有湿气。因为环境气候等原因,广东人很多都有湿气重的毛病,这该怎么调理呢?下面和大家推荐3款食疗方,对祛除体内湿气有一定的帮助。

  3款食疗方调理体内湿气重

  1、红豆薏米粥。祛除体内湿气,薏米红豆粥是佳品,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薏米,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 “赤小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红色入心,它还有补心功用。在熬薏米红豆粥时,不要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 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除掉。

  2、薏冬汤健脾祛湿。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冬瓜味甘性凉,能润肺生津、清胃热、利小便、消除水肿。两者搭配,不但健脾祛湿,还可美容养颜。具体做法如下:薏米提前浸泡约5个小时,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薏米熟烂,汤水变白。然后放入冬瓜片,大火煮开后改中火再煮5分钟,最后加盐即成。

  3、花叶茶疗调理法。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这类人多为湿热体质。给大家介绍一款调理湿热体质的茶疗方:大青叶12克,金银花10克,茵陈10克,甘草3克。所有材料加400毫升水,煮沸约5分钟即可饮用。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大青叶清热解毒,茵陈清湿热、退黄疸。此方还有助于辅助治疗流行性感冒,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适当服用。

  此外,食疗防湿品还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葱、冬瓜、马齿苋、鲫鱼、鲍鱼、田螺等。

  自测体内湿气是否严重

  1、自我感觉。

  比如即使您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卷、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那么,就要怀疑身体里是不是有湿气了。中医里讲“湿重如裹”,就很准确的形容了湿气重的症状,这就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衣服一样,很不舒服。

  2、观察大便。

  如果每次排大便都黏腻不爽快,冲马桶总冲不干净,总有一些黏在马桶壁上,那么也说明体内可能有湿。

倒头就睡 身体“急性子”要不得

                          

       倒头就睡 身体“急性子”要不得。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也让我们的身体急起来了,吃吃喝喝睡睡这本来挺悠闲的事儿也变得急不可耐。倒头就睡、一饿就慌、一喝就尿,专家提醒,身体突发“急性子”,或许是想告诉我们点什么。

  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也让我们的身体急起来了,吃吃喝喝睡睡这本来挺悠闲的事儿也变得急不可耐。倒头就睡、一饿就慌、一喝就尿。

  1、倒头就睡

  预警信号:刚躺下没几分钟,这呼噜就打起来了,看似睡得很香呢。

  专家提醒:呼吸暂停综合征,或查脑缺氧原因。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埃墨里大学的研究表明,入睡太快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常常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现象,会引起血压增高,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杨国华解释,这些倒头就睡,没几分钟就打起呼噜的人,很容易造成脑缺氧、缺血状态。夜间睡不好,白天也容易困倦,不仅影响工作,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如果白天工作强度不大还有这种情况就要去查查是不是有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其他原因(脑肿瘤、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其它内分泌、代谢疾病)导致的脑缺氧现象,及早治疗。

  2、一饿就慌

  预警信号:一饿就会心慌、头晕、出冷汗,浑身没劲,好像虚脱一样。

  专家提醒:建议做肝胆、肠胃、肾脏等检查。

  人觉得饿是因为体内的血糖浓度低了,于是肚子会“咕咕叫”,提醒要赶紧补充食物。如果不进食,体内就会促进肝糖元分解,补充血糖,这时就会觉得不那么饿了。

  可有的人一饿了就感觉心慌难受,虽然仍是因为血糖低的原因,却有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

  杨国华解释,比如肝功能如果不正常,可能就无法正常分解肝糖元;也可能是消化系统问题,无法正常吸收营养,可做肝胆(查血)、肠胃(胃肠镜)、肾脏(尿常规)等检查。如全身乏力,也可能是糖尿病。

  3、一喝就尿

  预警信号:一喝水就上厕所,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人。

  专家提醒:如不是单纯饮水量过多,宜多方排查,或去泌尿科就诊。

  喝水后要上厕所很正常,但有些人一喝水就要上厕所,来得很急。针对这种情况,刘荣福介绍,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单纯饮水量过多,也可能是精神因素,只在白天或是晚上入睡前尿频。可先自我调节,如喝水慢慢喝,少量多次。

  此外,糖尿病、前列腺疾病、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尿崩症等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同时有尿痛、尿不尽等,应到泌尿科就诊。

  4、下雨就痛

  预警信号:每逢阴雨天,就腰酸背痛,全身乏力。

  专家提醒:可能是关节炎前兆,不及时治疗或可引发心肌炎、肾炎等。

  天要下雨,腰背就不舒服,关节也肿胀起来,等太阳出来,这些毛病也没了,比“天气预报”还准。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汤建平称,除受凉外,要排查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此类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引发心肌炎、肾炎。

  生活中注意保暖,可买个湿度计,注意环境湿度不超过50%。若连续腰背酸痛,体乏无力,要到风湿免疫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