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人际交往最头疼女生更易感到幸福

走出国门,去看看大千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远离父母,独自在异国他乡求学。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有的学生则将其视为一种内心的煎熬。近日,一份由留学机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团队把关完成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发布。中国留学生普遍反映能够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从评分中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最适应,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分最低。

调查

中国学生人际交往评分最低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学术团队全程把关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通过优选高信效度的“社会文化适应”、“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四大核心问卷,邀请美、加、英、澳、欧、亚六个地区在读的1221位中国留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包括语言、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学业、价值观五大维度,调研对象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有63%的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处于“有一点困难”或“没有困难”水平,有4%的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处于“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水平,即极端不适应和非常适应的人数较少,比较适应的人群比例较多。在社会文化适应各维度上,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是日常生活方面,最低的是人际交往方面。

在社会文化适应各题项上,包括了购物、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使用交通工具、适应当地住宿、能理解当地人的价值体系、应对令人讨厌的人、与当地人交朋友等多达29项内容。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购物、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使用交通工具。得分最低的则是“理解当地人的笑话和幽默”。其中,得分最低的三项分别是:理解当地人的笑话和幽默、理解当地的政治体制及与行政人员打交道。此外,排名中可以看出,与当地人交朋友,理解当地人的价值体系,甚至是听懂当地的语言,都排在了较后的位置。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幸福

“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分析显示,中国留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情感更为积极。参与调研的留学生在积极情感方面体验到的“爱”、“愉快”和“幸福”最多,但仍有12.1%接受调研的中国留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这说明中国留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调查显示,女性留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留学让他们有更加积极的体验。尽管参与研究的学生们对留学生活整体感到满意,但他们的压力得分并不低。数据显示,留学生体验最多的消极情感是“压力”,以5分为满分,调查样本的“压力值”达到了3.9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能够很快成为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从容跨过语言关、应对学业要求;但价值观和人际交往,仍然是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最大难关。此外,通过比较留学地区间的数据差异发现:在美国,这个中国最热门留学国的中国学生们,整体社会文化适应情况好于其他地区。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证明了随着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会越来越好;其中,3个月和12个月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

趋势

95后留学群体文化适应性提高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45.98万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51.84万人次。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归国人数已经超过了出国人数。中国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瑞典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根据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14年4月,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在全美留学生中占29%。

与过去不同的是,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家长群体,如今的留学生都成为更新换代的一代人。现在的留学生主流为95后的学生,并且逐渐进入零零后的时代。家长群体的年龄也在65后到75后之间,这部分家长群体学历和财富都双高,很多都有出国经验,甚至接受过国外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再上一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孩子最核心的要求往往是:身体健康,性格完善,保证了这两点,再有一技之长,能过好自己的生活。至于要往哪方向发展,只要是在正道上,家长不会有太多干预。

从数据上看,中国新一代的留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留学故事

入学第一课学习文化交流禁忌

钱华在两年前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修语言。在短短9个月的学习期间,她感受到了两国文化的不同,认为对于短期的留学学习而言,虽然可以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但是难以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

钱华到达洛杉矶分校后,上的第一节口语课就是讨论语言的禁忌。她清楚地记得,老师在课堂上告诉他们与美国人的聊天中,收入和年龄都是不能询问的,如果聊天中询问了对方的收入和年龄,“对方很可能就呵呵了,谈话也很快就会结束”。老师还专门告诉学生们,在中国,陌生人可以逗逗孩子,但是在美国,看到可爱的孩子可以远远打个招呼,但是绝对不能上来就抱起来亲亲孩子,否则孩子的父母会打电话报警。

在人际交往上,钱华并不觉得特别困难,她觉得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只要能够表达,对方都是很友好的。由于主要生活的区域在学校,同宿舍的室友就是读博士的美国人,朝夕相处让两人变得更加熟悉。她也在其中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不同。钱华说,室友曾看上了一套昂贵的餐具,钱华觉得平时住在宿舍中,且餐具价格昂贵没有必要购买,室友却坚持借钱也要买。这让她无法理解,也真正地感受到了与美国人观念的不同。

美国的学校中,中国留学生很多,因此中国学生在一起时,常常还是说中文,这让钱华感觉口语的进步不大。为了逼迫自己的口语进步,她往往一下课就回到宿舍,在完全是英文的环境下与室友进行交流。在她看来,美国大学生活总体的幸福感很高,但是对于短期的学生来说,往往是刚刚适应并享受这样的生活,学习就要结束了,因此,她认为,留学的时间尽量长一些为宜。

大学临毕业才得到同学的认可

谈到留学生与当地的文化融入问题,在新加坡读了五年书的顾慧颖还是忍不住感慨,虽然同是亚洲人,她也花了3年多的时间才真正与当地的同学成为朋友,“所以更别说不同种族的文化适应”。

顾慧颖在新加坡读的是艺术院校,在与当地的朋友接触时,她能明显地感到尽管同为亚洲人,但是新加坡人并不会轻易地将中国留学生变成朋友。当地的华人认为中国人太聪明,有时有些小聪明,这就使得当地人并不太愿意与中国留学生交朋友。顾慧颖说,当时班里只有两名中国留学生,课堂上经常有需要小组共同完成的群组作业,但是,同学们并不愿意主动找她们组成一个组。她也感觉,尽管平时大家的关系都很友好,但是并不能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直到大学读

了三年后,同学们通过为人和平时的接触,才慢慢认可了她,带她去自己的家中玩或者与同学们一同出去,而在之前都是很排斥她的。

对于学校来说,对留学生的关注很多。刚刚入学后,学校会组织一系列的国际学生活动,包括组织师兄师姐进行聚餐,一起搞活动,分享学习的经验,大家迅速熟悉起来。在学习临近结束时,学校会给留学生发邮件,告知有哪些公司会到学校进行招聘及准备面试的提醒。

同样,尽管华人文化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也仍然会有禁忌。比如,新加坡的同学不会主动谈起自己的家庭,只会主动谈双方一起遇到的事情。因此,尽管很多同学都是隐形的富豪,他们也都非常的低调。

高中生更快适应国际文化

与早先的一批留学生在国外读大学相比,如今的留学生在行前的准备更加充分,在文化适应上也融入得非常迅速。

秋季护心要注意: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心脑血管疾病又到了高发期,到医院心脑血管科就诊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老年人的最大病患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血流受阻所致。如血液中血脂过高,沉积物过多,动脉硬化,会使血流受阻引起高血压或脑血管不通,从而形成脑血栓。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

再者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症状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胸闷、心悸不宁、心慌气短;心率不齐;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气紧、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

维生素C有助于防止心肌梗死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有助于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

研究分析后发现,给病人每日额外服用60毫克维生素C,可使其血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使心肌缺血的危险性减少10%;另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C水平低下,可增加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生。

在冬季疾病死亡数字比其它季节高出30%左右,增加的死亡者中大多数死因为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呼吸道疾病。专家认为,冬季维生素C水平低下,是诱发疾病而致死的原因之一。

维生素C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物质,参与机体的生理氧化还原过程,是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而且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其道理是:呼吸道感染(冬季更常见)可增加血液凝集,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发生。

动物实验表明,动物受冷刺激后,肾上腺肥大,体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而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缓解这一变化。此外,从豚鼠的实验得知,在冬季,维生素C营养水平高,豚鼠对低温环境的耐受力增强,适应过程也较快。

所以,为了提高中老年人抵御寒冷的能力,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病的发生,冬季应多食鲜枣、柚子、柿子、柑桔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及绿叶蔬菜。

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和有中风先兆症状者,在冬季应口服维生素 C片剂,一日三次,每次100毫克。另外,中老年人冬季应多吃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如豆类、瘦肉、鲜鱼、蛋类、奶等,以增加热量,增强免疫力。

秋季护心要注意哪几点

专家提醒,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病理基础是“虚”、“淤”、“痰”等,提出了“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脑心同治”两大理论,认为只有从多靶点预防和治疗才会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着凉感冒、血压波动、饮食不当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因此,秋季护心要注意以下8点:

1.严防感冒。秋季温差大,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尤其当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时,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物,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如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等。

2.控制血压。时凉时热、变化无常的天气易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尤其男性应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和疲劳,避免酗酒。

3.情绪不能过分激动。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4.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摄盐多少才是合适的呢?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5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

5.适量运动。特别推荐“三、五、七”运动法。“三”是指每天步行3公里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

6.出游时,心脏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药物,出现症状时及早服药。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要及早医治。

7.充足睡眠。相比苦夏的湿热难眠,秋季天气凉爽许多,入睡也容易了许多,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够7个小时,且睡眠质量要高。

8.合理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因为饮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天/文

手机能预防疾病?日本开发新型项目用手机可体检

中国网10月20日电 据日本媒体10月19日报道,日本电机制造商们近日正在着力开发一种新的手机服务项目。这种新服务让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预防疾病。

在手机中安装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推算内脏脂肪面积,再从100多种图像数据库中,选择一种表示人体近期内脏脂肪情况。这项全新的服务是日本京瓷株式会社最新开发的。

据悉,京瓷将于今年秋季开始,向各大企业提供这一服务。用户只需提前录入腹围等个人信息,再用手机绕腹部周围画半圈,就可知道个人内脏脂肪生长状况的估计值。

京瓷新业务推广部门负责人内藤昌宏表示:“将内脏脂肪生长状况可视化,直观地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可以让人们意识到改善个人体质的重要性”。

此外,日本索尼公司也将于10月开始销售一种腕带型可佩带式终端,这种终端可将与个体精神压力状况相关的信息传送至手机。用户可通过手机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心跳、睡眠质量、卡路里消耗量等,从而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到的个人的精神压力状况。

报道还称,日本国家研究机构也加入了这一新服务开发活动,近日该机构公布了一项新技术,该项新技术通过分析人体在使用手机通话时呼出气体中含有的分子,判断该用户是否患有癌症。(孙丽燕)

女子抽30年烟抽坏了肺小感冒变重症肺炎

本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杨敬慈 黄小龙)58岁的刘女士是个“老烟枪”,每天至少要抽两包烟,抽了30多年。半个月前,她不小心摔倒,在家躺了两天,开始咳嗽,喉咙里的脓痰呼呼作响,就是咳不出来。

很快,刘女士高烧到39℃,不停喘气,并开始神志不清,家人赶忙叫来120,把她送到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检查发现,刘女士是重症肺炎,伴有呼吸困难,病情十分危重。

“30多年的烟龄正是导致刘女士严重肺部感染的罪魁祸首。”该院呼吸内科主任罗光伟说,人的气道上密密麻麻排列着许多的纤毛组织,肺部产生的痰液等分泌物全靠纤毛运动排出体外。常年抽烟的人,纤毛组织都被烟草中的化学物质破坏了,痰液无法及时排出,淤积在气道里,就会成为细菌的培养液,很容易诱发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