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口腔疾病前做好四个准备

指导专家:李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教授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口腔出问题了去医院看病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图片源自网络

1.做好精神和体力准备

在看病之前,除了特殊化验需要空腹抽血外,一般都应该吃好早饭前往。做好精神和体力准备,不论牙痛如何严重,看口腔病前都应该适当饮食,因为牙痛一夜常常影响休息,加上精神紧张,可能在治疗中或打麻药、拔牙时紧张、饥饿而晕过去,增加痛苦,影响诊疗,并给口腔医生带来麻烦,必要时,可在看口腔病前一天晚上口服适量镇静剂,以便减少紧张情绪。

2.要清洁牙齿

看牙病前先自己刷刷牙,不要在吃完饭后带着满口的食物残渣就去看牙病。否则,当牙医检查牙齿时,需要先花费时间去除堆积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才能看清牙齿的情况。一般说来,口腔比较清洁的人,也方便做好一些检查和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先刷牙漱口,对口腔医生检查有利,治疗效果也好。穿着整洁大方。虽然在治疗时,会围上胸巾,但在漱口、冲洗、吐口水时,万一不小心弄脏了名贵服装,心里总是不愉快的。

3.准备好病史

看病时,口腔医师要询问病史和病情,结合各种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讲明病史,首先把自己最明显、最主要、最痛苦的主观感觉及看口腔病的主要原因和患病时间告诉口腔医生。以牙痛为例,一般应该说清这样几个问题: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是自发性痛还是刺激性痛?是持续性痛还是阵发性痛?是轻微的隐痛还是剧烈的疼痛?在叙述病史时要求按照口腔医师的提问,不夸大,不缩小,简明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可向口腔医生介绍这次疾病从发病到就诊时全部过程,包括发病时间、诱因、主要症状的部位,初发或复发,逐渐加重或逐渐减轻,曾经过哪些治疗和检查。检查结果及疗效如何,是否伴有发热、发冷等症状。如果对某种药物或麻醉剂过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肝炎等疾病,皆应主动向口腔医生说明,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是第二次看口腔病,请带上病历和X光片,化验单等,这些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4.遵守医院秩序

由于口腔治疗操作技术复杂,口腔医生诊治一名口腔患者,大约平均需要20—30分钟,复杂的情况甚至需要1—2小时,因此患者应耐心等待排队,如有急事可主动向口腔医生和排在前面的患者说明,争取同情,提前看病。另外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按口腔医生医嘱,按时复诊,不要认为症状减轻了,牙齿不痛了,就是治好了,实际上延误了病情。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陪人和家属应主动配合口腔医生诊疗。可以事先和医院取得联系,预约看病。

陕西殴打男童者系精神分裂盘点各国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措施

央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日前,一则“男子街头残忍殴打孩子”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这起事件发生在5月4日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中心街。7号下午,洛川县公安局通报称,被打孩子颅骨骨折,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没有生命危险,现在打人者王蛟龙已被刑事拘留。

据了解,王蛟龙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当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查询系统中,可以查询到他在多个医院的就诊记录。尽管王蛟龙的父亲说自己平日对儿子看管很严,当地的医院也曾在3月份对王蛟龙的病情进行过随访,但悲剧依然发生了。

那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此外,王蛟龙父亲称已与被打男童家属取得联系,警方调查结束后,会去看望被打男童并道歉。

放眼海外,各国对精神疾病患者如何人性化监管?如果他们造成严重违法行为,又如何问罪或判罚呢?

在澳大利亚,精神疾病患者有权得到他人尊重,享受同等权利。《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大部分的澳大利亚的精神疾病专家提倡去机构化的治疗,这样虽然会减少相关类别的预算,但也会引起争议。

胡方:目前澳大利亚的精神健康的预算总额占到健康预算整体的6.5%,这一比例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够的。正是基于这种投入不足,大部分澳大利亚的精神病专家提倡去机构化的治疗,也就是与其强制性把精神病患者关在精神病院里,还不如让他们回归社会,在社区和家庭的关怀下进行慢慢的康复。这样做从预算的角度来看可以相对小一些。当然这种做法哪怕是澳大利亚本国,都是具有很大的争议性的。因为这种治疗方式,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能够更充分的尊重精神病患者的人权。但是,从另一方面,也把一些潜在的危险,是带给了普通大众。根据澳大利亚的健康修正服务中心近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监狱当中,有74%的囚犯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神病患,而有10%的囚犯显示出具有某种精神病的症状。而这些囚犯,如果在犯案之前得到很好的照顾,甚至是被送到精神病院的话,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将不会或者是不能去犯罪。在澳大利亚,对于具有危险性的精神病人的判定,需要由警察和法官提出,然后由专门的精神专家进行鉴定。在鉴定结果出来之后,再由法院和法官决定是否要对这一精神病患者进行强制性收容,或者是在他犯罪的情况下宣判其无罪。但是必须要强制性关到精神病院去。

在俄罗斯,对精神疾病患者有着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如果对他人构成危险,或者可能造成其他重大损害,就会判处医疗性强制措施。如果患者精神状态不构成危险,那法院可以将必要的材料移送卫生机关,以按照俄罗斯联邦卫生立法规定的程序来进行治疗,将他们送往 社会保障性精神病安置机构。我们来听《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的介绍。

张舜衡:针对精神病犯罪者的强制医疗程序,主要包括侦查程序和法庭审理两部分内容。根据新刑法法典第433条规定,侦查时必须查明以下情况。第一,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和其他情况。第二,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是该人所为。第三,此人过去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所患精神病的程度和性质。第四,此人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前后的表现。第五,危害社会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性质和程度。其次,审理程序。经过审理后,法院可做出以下决定。第一,如果符合法定条件,采取适用强制医疗措施和采取何种强制医疗措施。第二,如果没有犯罪或者该人没有实施犯罪,裁决终止案件,免除刑事处罚。第三,在存在阻碍不起诉的情况下,裁决终止案件,无论该人是否犯罪和程度如何。第四,如果没有社会危害性,法庭应当做出终止诉讼的裁定,不适用强制医疗措施。第五,如果精神病不能被确认,或者即使精神病也不妨碍刑罚,则退回补充侦查,按照一般程序进行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在机构治疗时间进入服刑期,但是在实施犯罪之后发生精神病的人在痊愈的情况下,则在住院机构强制治疗一日,剥夺一日自由。

在日本,有统计说,每15名日本人中就有一人患过忧郁症,自杀比率高也与此有关。但在日本,做出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却很少见。分析说,这与日本人对精神病患者普遍寄予同情,很少有嘲讽、刺激精神病患者的言行有关。那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的介绍。

黄学清:在精神病患者的安置方面,一直是日本社会的难题。就在去年因为父亲因为不堪忍受患有精神病儿子的暴力,为了保护其他家人,最终选择了杀死这个儿子。法院判处这位父亲三年徒刑,缓期五年执行。这个案件引起了众多的同情,这位父亲曾经几次到精神病院要求送儿子住院,但是医生说如果没有本人同意,出院后患者可能会报复家人,建议去警察局申请强制住院。强制住院要求患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有两位精神科医生的认可,即使没有本人或监护人的同意,也可强行送其住院。但是这位当年28岁的儿子在犯罪的时候,警察一赶来,他就会安静下来。而且他平时还在做着保安的临时工,可以自理。警方认为不符合强制住院的条件,而拒绝了这位父亲的要求。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在日本也是尺度很难把握的事情。一位母亲也是多次想送生病的女儿住院,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最好尊重本人的意愿等。经过多年的折磨,因为女儿一次自杀未遂,警方批准了强制住院。但是这位母亲多次听到了孩子被关的很可怜,是不是侵害人权等议论,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孩子被关在医院,母亲虽然很痛苦。但是想到如果其他孩子或别人万一受到女儿的伤害,后果也是无法承担的,她希望社会能够更多的理解病人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