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犯困老打盹儿?小心背后7大疾病

【导读】四季交替,人体机能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眼下气温越来越高,皮肤毛孔舒展,大脑供氧相应减少,很多人成天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犯起了“春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春困可是某些疾病的报警信号。如果你出现了不能克服的贪睡,最好赶紧弄清楚贪睡的原因,除外以下疾病。

专题:春季养生养生方法

春季犯困老打盹儿?小心背后7大疾病

1.贫血

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因此,如果贪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或贫血四项,尽快明确诊断。特别是找到贫血的真正原因,有时原发病比贫血本身危害严重得多(比如胃肠道肿瘤导致出血),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25岁小伙在大学校园踢球时突发疾病猝死

在大学校园里,你总能看到一些男生在足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前天傍晚,重庆大学的球场也跟往常一样热闹。25岁的璧山小伙郑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足球赛。

网友转发寻人消息

“紧急情况:现在得知重庆大学一位同学,重症在医院,请问大家谁认识这位同学?现在只清楚这位同学爱在球场踢足球,今天在重大踢球出事之后住院,没有人在他身边,没有人认识他。请看到的人现在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转发一下,打听这位同学名字,学院等信息。”

前晚9点多,重大各个学院群、微博上被这样一条信息刷屏。与这段文字一起被广泛转发的,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面部有些肿的男子躺在病床上,嘴里插着呼吸器。

不仅是重大学生,爱好踢球的网友也积极帮忙转发,在“重庆业余足球约球盟”微信群里,就有网友呼吁群友转发此消息。一个小时后,网上传出男子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还有网友称该男子踢球前“喝了很多酒”。不过仍没有网友认识这名男子。

与此同时,重大各学院也对学生进行了排查。经过仔细排查,确认该男子非重大在校学生。

学生陪他去的医院

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拨打120、陪昏迷男子去医院的都是重庆大学的学生。

前晚6点58分,重大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小董拨打了120。当晚,小董和同学正在散步,突然看到一群人围成一圈,不知道在干什么。这时,一个穿球衣的男生跑到小董面前,说有个人突然晕倒了,但他们都没带手机,所以请她帮忙拨打120。

小董不能确定让她打电话的人是重大学生,她一直等到医护人员把那名晕倒的男子抬上救护车后才离开。小董说:“我看到有个男生陪着一起去了,不过他们好像也不认识。”

陪昏迷男子一起前往医院的是重大体育学院研一学生的曾航。当时,曾航跟同学院的几个同学一起在一旁踢球。尽管不认识对方,但曾航总觉得应该要有人陪着去医院。于是,他跟着医护人员一起上了救护车。

虽然是做好事,但曾航不想过多地提及此事,没等记者问几句,他便匆匆挂了电话。

送医时已无生命体征

“救护车赶到的时候该男子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肿瘤医院综合科主任王盛强介绍,经诊断,该男子为心脏骤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猝死。

经过半个小时的心肺复苏、药物抢救等急救措施,依然没能把该男子抢救回来。当晚10点多,该男子的遗体被送往石桥铺殡仪馆。这个过程中,除了同去的曾航,没有医生知道该男子的身份信息,也没有见到该男子的任何家属。

晨报微博也发布信息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石桥铺殡仪馆。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前晚11点,该馆接收了一位从肿瘤医院转来的遗体。无论从年龄、体型,还是衣着上对比,均与在重大踢球猝死的男子完全一致。

昨天中午1点20分,重庆晨报官方微博也发布信息。下午4点多,死者的家属赶到殡仪馆。据了解,死者名叫郑伟,今年25岁,璧山人,是家中的独子。

郑伟的家属所掌握到的情况是:踢球过程中,郑伟突然觉得不舒服,便下场坐在场边休息。中途,郑伟还试图站起来一次,但未能如愿。又休息了一会,郑伟突然朝后一仰,倒在了地上。这一倒下,郑伟就再也没站起来过。

“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很悲痛,这么一个年轻的娃儿走了,对我们打击很大。等我们把事情处理完了,要去感谢那两位重大的学生。“郑伟的一位亲属说。

这些疾病小心运动猝死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先天性心脏病

高血压

心肌炎

感冒患者等

这些患者一旦出现心慌、头晕、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休息。

10分钟黄金抢救时间

运动性猝死发生的10分钟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患者死亡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将意识丧失者平卧在地,采取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提醒>

基础性疾病患者

剧烈运动易猝死

郑伟走了,穿着他最爱的国际米兰队的球衣,永远离开了足球场。为何一场平常的足球赛就可以夺去一条年轻的生命?这样的悲剧有前兆吗?能否避免?旁人能否采取什么急救措施来挽救生命呢?

重医附二院胸心外科主任申林介绍说,剧烈运动猝死的患者,虽然不多见,但在临床也碰到过不少。

“年轻人剧烈运动猝死,一般都是本身就有基础性疾病,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申林说,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一旦剧烈运动,会出现心跳加速,心脏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减少,一旦产生冠状动脉痉挛,很可能诱发猝死。

除此之外,最近两天,重庆天气变热,随着气温增高,全身血管随之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心脏为了加快新陈代谢,会超负荷工作,加大了诱发运动猝死的概率。

运动时出现心慌胸闷

应马上休息

申林强调,一旦出现心慌、头晕、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休息。

哪些运动易诱发猝死呢?申林表示,体育项目有跑步、篮球、足球、长跑等。特别是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炎和感冒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与严重心律失常者;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参加以上剧烈运动。

申林提醒,要真正远离猝死,建议大家平时定期做好身体检查。

运动猝死10分钟内

是黄金抢救时间

申林说,运动性猝死发生的10分钟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患者死亡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抢救运动猝死的正确方法是:将意识丧失者平卧在地,采取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记者 王鑫 王婷婷 报道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5〕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4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 保监会

为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根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现就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衔接,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二)基本原则。

托住底线。按照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其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

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三)目标任务。

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于2015年底前合并实施,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权益。

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一)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各地要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按照《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财社〔2013〕217号)的要求,合并原来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

(二)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是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要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统称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积极探索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下称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在各类医疗救助对象中,要重点加大对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

(三)资助参保参合。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给予定额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具体资助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等因素研究制定。

(四)规范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卫生计生部门已经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可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研究确定。

(五)完善住院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住院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及时给予救治;医疗救助经办机构要及时确认救助对象,并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预付资金,方便救助对象看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