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六种疾病症状与感冒相似

发烧、乏力、打喷嚏……感冒的症状每个人都熟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不少人就自己当起了大夫,按照经验用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欣表示,过敏性鼻炎、急性肾炎等常见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当近似,若不细心鉴别,极有可能因当作感冒治疗而延误病情。

当心六种疾病症状与感冒相似

“假感冒”之一:甲型流感或季节性流感

虽然都叫感冒,但流感和普通感冒从症状和传染性上却表现不同。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又宁表示:“一般来说,普通感冒症状轻,流感症状重;普通感冒传染性低,而流感传染性强,常常在一个家庭、一个办公室,甚至一个学校出现群体发病。”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鼻咽部症状,而流感鼻咽部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通常,普通感冒一周痊愈,流感病程可能更长。

“假感冒”之二:过敏性鼻炎

患者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并伴有轻度发热,乏力头痛,但对抗病毒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却有“抗性”。和感冒相比,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更严重,流清鼻涕、鼻痒程度重,时间长,有时会持续一两个月。

“假感冒”之三:“月子病”

在产后出现关节酸痛、畏寒、怕风等类似感冒症状,有可能是产后受了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组织所致,民间也称为“月子病”。为此,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华玲表示,产妇在产后短期内尽量别吃冷饮、用冷水,尤其关节处更要注意保暖。

“假感冒”之四:大叶性肺炎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会出现高烧、咳嗽、打寒战等类似感冒症状。大叶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患者都会发热,并且在进行X光检查时,肺部可见明显的实质性变化。受寒、疲劳、醉酒、淋雨引起的感冒,都可能诱发大叶性肺炎,因此避免受寒及过度疲劳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假感冒”之五:急性肾炎

发病前2—4周常有上呼吸道炎症和扁桃体炎症,表现为咽痛、流涕、鼻塞及低热,容易被误诊为感冒。“事实上,有一部分急性肾炎就是从感冒发展而来的。”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教授郑法雷表示,这在年轻人和小孩身上比较常见。患者通常会出现尿色深、泡沫多,有些患者还有面部水肿。此时,最好去医院查个尿常规。

“假感冒”之六:乙型脑炎

会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咽痛等“假感冒”症状,流涕轻微。乙脑的流行季节与蚊子的肆虐期完全吻合,一般从5月起,到当年10月底止。患者在发烧、头痛的同时,有恶心、呕吐、嗜睡现象,7—10天后热度才退,其他症状缓慢消退。最主要的预防手段是接种“乙脑疫苗”,其次是灭蚊。

清晨赖床或预示三种疾病

每天清晨我们睁开眼睛之后就是不愿意起床,一直赖床。很多人早上不想起床,白天都是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一整天没有精神,那么早晨赖床并不是简单的赖床,有可能是疾病的象征。因此我们要懂得爱护身体,不能随意赖床。

清晨赖床或预示三种疾病

清晨起不来?暗示三种病

1.嗜睡症。只要一坐下来,不论吃饭、看书、看电视,还是和人聊天、开车时,经常打瞌睡。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样的人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时中止,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让身体缺氧,睡眠质量很差,所以白天疲累。

3.精神问题。压力太大希望逃避而出现的赖床,或抑郁症引发的睡眠过多,需要另辟途径来解决。

早晨闹钟响了,是不是总想多赖一会儿?即使起来了也是昏头胀脑的?我们准备了几个个小窍门,帮你从半梦半醒到神清气爽,告别“起床气”,试试看,美妙的清晨在等着你。

经过一夜的休息后,晨起应该精力充沛。但往往事实却相反,没睡够,起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造成我们起床的痛苦其实大多数是来自睡眠节奏紊乱、睡眠环境不良、没有正确的清醒程序(大多靠闹钟)这三种情况引起的,应该如何改善?回答是培养正确的睡眠习惯!为此,我们准备了几个个小窍门,帮你从半梦半醒到神清气爽,告别“起床气”,试试看,美妙的清晨在等着你。

1、卧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6-21℃

卧室里的温度不要太低。尤其是冬天的早晨,被窝内外温差太大的话,爬出温暖的被窝需要很大的勇气。室温也不要过高,温暖的室温比较容易让人入睡,但醒来时感觉昏昏沉沉。理想的卧室内温度在16-21℃。同时,放一小盆水在房间内,别让空气太干燥。

2.室内不要太暗——让阳光叫早 日光会传达信号给生物钟,停止分泌让人睡觉的褪黑激素,策动大脑里的清醒神经元,帮我们清醒。睡前让窗帘露一点小缝儿,这样早晨的阳光就能透过窗户照进来,告诉身体新的一天开始了,该起床了。

3.怎样的morningcall适合你——多备1个闹钟

对有些人来说一个闹钟不够,经典的场景是:闹钟响了,拍了继续睡,然后某一时间醒来发现,已经晚了。你可以多准备一个闹钟,两个闹钟设定的时间不要相隔太近,如果只隔5-10分钟,很容易伸手把它按掉,倒头再睡,最好时间相隔30分钟,第二个闹钟设的是非起来不可的时间。两个闹钟一个放在床头,另一个放到稍远处,必须下床才能把闹钟关掉。不过,睡眠专家认为,按掉闹钟后不要再睡。闹钟响后,大脑知道应该起床了,另一个闹钟过一会儿还会响,因此不会进入深层睡眠,此时再睡达不到休息的效果,有时反而更累。

专家:慢性疾病与日常饮食习惯关系密切

新华社杭州5月16日专电(记者黄筱)5月15日至21日是2016年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我国慢性疾病已进入高发阶段,在食物摄入上需营养、均衡、健康,警惕“病从口入”。

丁钢强在浙江省营养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说,根据最新调查数据统计,我国百姓慢性疾病患病率进入高发阶段,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与百姓的日常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提升、糖分摄入量增加,而蔬菜、水果、谷类的平均摄入量下降,能量摄入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慢性疾病容易发生。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与2007版相比,首次于建议正文中加入“控糖”,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丁钢强解释,摄入过量的添加糖类会增加龋齿、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丁钢强透露,由于现在不少老百姓会选择在食堂用餐或者吃外卖食物,而高油高盐是它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确保百姓的饮食健康,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出台食堂、外卖等食物油盐用量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