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的"头疼"还要继续多久

淘宝的“头疼”

还要继续多久

□本报记者张文礼

3月9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就“淘宝卖假货”表示:“如果增加了违法的成本……甚至罚得企业倾家荡产……我们的市场秩序才能有根本的好转,这些假冒伪劣的产品才能逐步消失。”

张局长的观点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卖假货不得人心,最终是害人害己,就该狠狠处罚。”网友“再见青春”给重罚电商售假点了个赞。“电商们确实应加大监管力度,不能一味地说自己多便宜,便宜肯定不会有太多好东西。”网友“倾听”则从自身体验,对电商平台提出了建议。

与此同时,淘宝声称自己是网络售假的受害者,面对售假行为,他们也很“头疼”。事实上,不仅是淘宝,国内其他电商网站,也不时被投诉出售假货。有人就在替这些电商打抱不平。“卖假货固然要管,但不生产假货才是关键吧。”网友“奋斗的小鸟”认为,目前对网络售假的监管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嫌疑。在他看来,治堵不能光靠限购、治污不能光靠停产,同样的道理,打假也不应只靠罚款。

“企业和消费者都是社会的组成个体,都对社会作出了贡献,都应受到应有的保护。”江苏南京某网友认为,实体商品市场尚不能完全避免假货,这足以说明假货的产生或相对猖獗并非是某个单一的因素造成。

综合众多网友们的观点,可以看出,打击网络售假的过程,也是电商平台刮骨疗毒、革弊立新、激浊扬清的过程。因此,不管是公众、媒体,还是监管部门,大可不必戴上有色眼镜来无限放大。同时,监管部门应该改变“不罚不算管”的粗暴式管理思路,创新监管方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最终让造假售假的企业和平台完成从不敢造(售)假、不能造(售)假到不想造(售)假的蜕变。而媒体和消费者也应加入到网络打假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才能更早实现。

淘宝的“头疼”将继续多久,关键要看社会共治这剂“药”的疗效如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