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感冒,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了!

孩子感冒,妈妈最辛苦了,如果遇上频繁生病的孩子,妈妈体力透支,孩子也要受吃药打针之苦。

看看中医的食疗和按摩方,希望能帮你家宝宝安然度过这个感冒季!

你家的小小孩是否很爱“赶流行”,周围只要有同学生病,他也必定跟上每一波的感冒潮流,动不动就往诊所、医院报到?

想避免小小孩因感冒而三天两头挂病号,首先家长用药观念就要正确,千万别滥用抗生素,也不要放任孩子吃太多冰凉或性冷的食物,错误的用药与生活习惯,会让孩子的体质走下坡。

想减少孩子因感冒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类不适,应从巩固肠胃下手。以中医“土生金”的五行理论解释:人体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古医书认为“脾土生肺金”,“土”代表的正是肠胃,而肠胃则会影响属“金”的支气管、肺脏、皮肤。

肠胃,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人类的脾胃喜温恶寒,天冷时我们都会要孩子多加件衣服,却忘了内脏也需要保暖!现代孩子太容易拿到冰饮,是造成体质欠佳的原因之一。

另一因素则与用药习惯有关。人类肠胃道有许多有益健康的好菌,但抗生素“不分敌我,全数歼灭”的特性,导致肠益菌需耗时重建,而此过程往往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以致身体很容易在尚未完全恢复前又再次感冒;加上坏菌通常会比好菌更容易占领新环境,因此,“不要轻易破坏肠道的平衡”是维持人体抵抗力的关键之一。

翻阅中国古代医书,至今仍保存着许多老祖宗的智能──汉方食养与经络保养。穴道按摩是居家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建议帮宝宝按摩以每次五~十分钟、每天二~三次为宜。

按摩时较需留意的是“力道”:当身体已产生疼痛感时,代表经络处于不顺畅状态,可使用手法较重的“泻”法,最好是按压到能产生酸麻感的强度;若是大病初愈、天生体质较弱,则需以轻柔“补”的手法按压,不要过于用力。

以下就介绍“汉方食养”与“经络按摩”两种日常保健之道,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巩固宝宝肠胃,进而预防或缓解感冒。

【食养】

魏晋南北朝葛洪所写的《肘后方》,曾提到当邪气还停留在浅表时,可用“葱白、豆豉”来“引邪气外出”。

材料:米、葱白3~5根(切细)、豆豉1匙、生姜3片(切丝)

做法:

将米煮成粥(米汤可多些)。

待米变软后放入豆豉,快煮好时放入姜丝。

最后将起锅之际洒入葱白,用30秒的时间拌匀,即可熄火。

葱白,就是青葱的白色段;豆豉,则是煮鱼时常会使用、以黑豆腌制成的香料。当小孩有感冒前兆,可用这两种厨房常见食材,搭配生姜煮汤或煮成“葱白粥”让他食用;之后最重要的则是多休息,让小孩身体能发汗。

需要注意的是,放葱白下去后,烹煮时间不可过久,这是因为要保留葱白所含的精油成分,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烹煮时,葱白要最后下锅且勿久煮,才能发挥驱风寒的作用。

厨房中的许多辛香料,如生姜、葱白、桂枝,都可拿来入菜,以增加发汗机会。葱白粥中的米汤可以多喝,而且要热热的喝,发汗效果更好。

【按摩】

在日常的经络穴道按摩保养上,位于头骨后下方凹陷、左右各一的“风池穴”,以及在小腿外侧、膝盖眼下方、掌管脾胃的要穴“足三里”,是爸妈一定要认识的两组穴位。

风池穴

古人取穴位名称很有智慧,以经络的讲法解释,人在受到风寒侵袭时,风池是最容易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此时可用双手按摩这组穴位,帮助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足三里穴

可依下述三步骤找到穴位(以左脚为例):

正坐在椅子上,让小腿与大腿约呈90度,此时会摸到膝盖外缘有一凹陷,称为“外膝眼”。

以手指按着外膝眼为基准,另一只手则以并拢的4根手指,置于外膝眼下方。

在并拢的小指下方与小腿骨外侧,旁开一根指头的距离,就是“足三里”所在。

足三里属人体经络中的“胃经”穴道,左右腿各一。平日无病痛时按摩足三里,可收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之效;而当孩子胀气、拉肚子,按摩足三里则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

微信扫一扫,免费关注”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大全”微信平台.

如何关注: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大全>或<ertong99>(长按复制)

点击→【领取微贺卡】.2015年给新老朋友们送去微祝福。

(PS:关注后可在微信中制作贺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