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归侨行医60载退而不休解患者病痛为最大快乐

中国侨网郑州2月18日电(王秋兰)今年82岁的印尼老归侨章思驹,是河南郑州一名知名的妇产科医生,从开始行医到现在已经整整60载,一直把解除患者病痛当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对于已经退休的我来讲,不去坐诊、不向患者解答疑惑,反而觉得心里闷得慌,所以现在我有时会去医院坐诊。每治好一位患者,我都会觉得很开心、很快乐,进而让我感觉到了自己在余生还有可以利用的价值。”新春到来之际,章思驹老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章思驹始终抱着为患者负责、严谨且不断寻求突破的工作态度,为更快的为患者解决病痛,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时间赛跑。与他的团队从事科研及教学方面的工作,参与宫颈癌临床病因的调查,HMG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B超引导下多发妊娠的减胎术等6项研究,发表论文32篇,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证书共11本。呀86

在河南郑州,只要认识章思驹的人都知道,退休20年来,他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无论逢年还是过节,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在笔者在采访他当天的上午,他还在医院坐诊。他说,医院的患者有很多,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也没有什么值得向外界宣传的,这些宝贵的时间应该留给他的患者。

按照约定的时间,笔者来到了章思驹老人的家中,虽然老人虽然已经82岁,头发也已经发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也有所下降,但其记忆力与年轻人相比却毫不逊色,说起话来非常和蔼可亲。

谈及往事,章思驹老人开始打开了话匣子,缓缓向笔者说道:“在我出生的时候因难产母亲受了很大罪,而身体虚弱而瘦小的我在医院里一直住了三个月。每次提起这件事,母亲就感触颇深,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希望我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为所有的女性减轻痛苦。所以在云南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就被国家被分配到了河南大学,在河南扎下了根,并成为了一名河南人。”

虽然在读大学期间学了很多知识,在重庆实习两年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刚步入工作岗位时,还是感到有一些紧张。“每一次手术,我的心跳就会加速,因为手术关乎着每位患者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也逐渐得到了积累,也就慢慢适应了。”章思驹说,那个时候虽然刚毕业,但每天面临的工作却很繁重,每天除正常上门诊、到病房当住院医生、为产妇接生外,如果学校安排有课程时,还要去学校授课。

上世纪50年代末,章思驹带着他一个班的学生专门组成钢铁医疗队下乡,来到了当时医疗设施匮乏的新县偏远的山区卫生所,而那里缺医少药,只有一支玻璃注射器,一把手术刀,为了为更多的患者治疗,这些仅有的医疗器材只能用开水煮,来进行高温消毒。每天都要出诊、看病、为产妇接生,很晚才能入睡,就这样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

章思驹从新县回来后他就开始从事子宫癌方面的科研工作,当时因受医疗设备限制,全凭着以往的经验进行诊断,晚期的癌症患者比较多,国家号召要突破癌症的难题,他与他的团队就参加宫颈癌的研究,在河南省第一次进行放射性治疗。虽能为病人止住血,减轻疼痛,但当时的条件下医学界并不知道病情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了解病因,他与其他妇产科所有人员常年在外,在禹州20个公社625个大队开展了10万份入户调查,最终找到了引发病情的多种因素,并总结出合理、可行的医学建议。再到后来,章思驹与他的团队又把精力转到了计划生育、内分泌及不孕不育方面的研究。

老人指着厚厚一沓的荣誉证书一一向笔者介绍:“这些证书都是我与我的团队多年来一起努力获得的,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1995年退休后,章思驹并没有去享受晚年,而是继续到医院坐诊,为许许多多的妇科疾病患者挽回了幸福,为无数内分泌系统患者解决了痛苦。一传十,十传百,来自北京、新疆、云南等地的患者纷纷来到郑州求医。

虽然获得了很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荣誉证书,但章思驹老人并不感到满足,为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还经常听英语广播、订阅中英文版医学类杂志。

章思驹直言:“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B超、没有X光等医疗器材,医生为患者诊断病情、做手术全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前做手术十几个小时的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医学无止境,学无止境,新事物不断涌现,我认为,作为大夫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地方,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有生之年我将尽最大努力,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痛苦、挽救他们的幸福,多为国家做贡献,只要他们需要我,我就会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