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感冒":正视它才能治愈它

◆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遍布各个年龄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医生陈招娣介绍,目前她每月平均接诊五六十名抑郁症病人,且接诊量近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记者调查发现,正确认识抑郁症,科学治疗抑郁症,应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张 森

患者数量逐年递增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陈招娣介绍,无论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抑郁症还是抑郁性神经症等,在现代社会中都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在环境改变、压力增大等外因的作用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不善于主动调整情绪,就常常容易出现抑郁。“我现在每个月一般都得接诊五六十名抑郁症患者,各年龄段的都有,最小的4岁,最年长的有80多岁的老人。”

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因日常生活的短暂情绪反应。长期的抑郁症可能极大影响患者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据了解,在抑郁症患者中有16%左右的患者最终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超过2/3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的念头。

讳疾忌医是最棘手问题

讳疾忌医是让抑郁症患者难以走出阴霾的最棘手问题。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06%。而在这样的发病率下,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知还存在不少误区。“漏诊”和“误诊”是目前国内抑郁症患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一方面,当出现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时,很多人认为不过是一般的情绪低落,自我开解就行了,或者将其当作躯体疾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延误了病情;另一方面,抑郁症往往被看作是心理问题,因而抑郁症患者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愿意去医院接受治疗。”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其实每个人每天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负面情绪,只不过有的人能自我化解掉,有些人就化解不了。当这种负性的情绪长期存在,影响到进食、睡眠,甚至引起躯体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且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后,就考虑诊断为抑郁症。事实上,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抑郁症也是一种病,必须根据病情进行及时对症治疗。”陈招娣说,具体来说,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遭到破坏、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人格因素、儿童期的经历和躯体因素等。“大多数人遇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时候,往往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主动到医院去就诊,害怕会背上‘精神疾病’的帽子。其实,抑郁症并不会成为人们负面人生的标签,它就像感冒一样常见,也因此被称之为‘心灵的感冒’。这是可以被治愈的,但首先患者自己要正视它。”

三类人群容易被“盯上”

从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一项为期一年的“谈论抑郁症”活动,目的是通过与家人、朋友或是医学专业人员谈论,或者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会环境等较大集体范围谈论,或在公共场合、新闻媒体、博客或社交媒体中进行讨论,帮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抑郁症或寻求到帮助。

“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抑郁症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减少与这种病症有关的病耻感,促使更多的人寻求帮助。”陈招娣说。

世界卫生组织“谈论抑郁症”的活动,特别关注了3类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青少年和年轻人;育龄妇女(尤其是在产后)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陈招娣介绍,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学习压力大,社会节奏快,以及家庭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青少年因为心理发育不成熟,对自己的抑郁情绪体会不深刻,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父母应多操心,提早发现孩子早期的情绪问题。

孕产期抑郁和其他时间段不一样的发病机制是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孕产期女性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又遭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改变,所以容易变得脆弱敏感,多疑多思。出现抑郁情绪,应正确面对,及时干预治疗。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不爱交际,有的人在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遭遇失落时,会诱发疾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病情就可能恶化。“父母年龄大了,自信心会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子女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关心。”陈招娣说,子女平日应该多和父母聊天,多带老人进行户外活动,从而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慎重看待网上自测

随着人们对抑郁症关注度的提高,网络中抑郁症自测开始流行起来。

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抑郁自测”,立即出现了多个搜索结果。这些自测有科学依据吗?对此,陈招娣指出,临床上,也会用一些测试表来测试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因此这些测试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但是,仅凭网上一些自测结果就下结论,这是不可取的。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做这些测试表,很多选项做出来是不准确的。

网络自测只能作为一种筛查参考,或者是治疗效果的一个评估,对于诊断病情,则需要咨询专科医生。“如果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持续两周以上,并且严重到一定程度,如患者感觉很痛苦,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的念头或行为,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陈招娣说。

此外,自测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增加自测者心理负担,尤其是一些诊断性的结论还会误导测试者,对工作、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