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秋分,预防不美丽的疾病

一眨眼秋分就到了,这是全年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当天,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白天和黑夜等长。按照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所以叫秋分。

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长江以北的地区日平均气温都会降到22℃以下。不过,虽然冷空气开始影响北方的天气,但秋分节气气候还是比较好的,晴空万里,凉爽宜人,菊花盛开,蟹肉肥美,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时节。

要提醒大家的是,时节虽好,饮食起居同样需要注意把握“平衡”。

秋分时节饮食宜忌

秋分之后气候逐渐干燥,所以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在此我建议大家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白萝卜、胡萝卜等。另外,秋天的果蔬也是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胜品。

提醒脾胃不好、容易腹泻的人,水果不宜多吃。

秋分时节健身三防

秋分之后早晚温差大,气候较干,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户外活动应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锻炼时应等身体发热后再脱下过多的衣服;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令身体着凉。二防运动损伤:人体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时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也会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也随之下降,容易在运动中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损伤。建议大家在每次运动前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否则出汗过多,阳气容易耗损,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谨防秋燥引发疾病

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就会使人得病,中医常称为“秋燥”。这时导致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咳嗽。

秋季感冒的病人,开始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随后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中医称之为“燥咳”。

其实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并可能伤及肺部,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针对以上症状,除了建议大家饮食调理之外,还应该接受“对症下药”。

秋分后防治小儿鼻炎

秋燥易伤人,而此时小儿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小儿鼻炎易发。我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小儿鼻炎是由于免疫力下降导致,免疫力提高了,很多疾病就远离身体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的“气”就可以理解为免疫力。

对于孩子的治疗,一定要稳中求胜。因为:

1.目前在全世界人口中,14岁以下的儿童比例约占20%-25%,我国儿童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儿童是社会的重点群体。

2.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1/3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

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2007年约10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半数以上死于能够通过使用安全的儿童专用药物进行治疗的疾病,儿童用药应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鼻属肺之窍,因为肺开窍于鼻,鼻子的很多问题从肺来论治是没有错的,这和西医的治疗思路也很相似,用到的西药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消灭呼吸系统的炎症;很多中医也运用一派偏入肺经的中草药物来治疗,但疗效却是总不尽如人意!

更可怕的是,有些不太懂中医的西医大夫也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地在使用中草药或者是中成药。我亲眼见到一些西医大夫连感冒清热颗粒(北京同仁堂生产)是治疗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分不清楚,就可以给病人开一堆中药治疗感冒!

为什么孩子的鼻炎总是犯?我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经常感冒,并且迁延不愈!外邪最易从口鼻而入,所以感冒时出现嘴巴和鼻子方面的症状不难理解!

为什么孩子经常感冒呢?我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脾肺气虚,不足以抵御外邪!

这和脾有什么关系?我的答案是:关系很大,相当大!从五行理论来说,脾在五行中属土,肺在五行中属金,土和金是相生关系,土生金,脾是母肺是子,这完全是一个母病及子的关系!所以,治疗孩子肺系疾病,必须要考虑到这层母子关系,子病可以救其母,用药的时候非常有必要用到健脾益气之品。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古训,也告诫后人在治疗小儿疾病时注重脾胃的保护,我认为,治疗任何疾病,伤及到脾胃的药物都不能说是好药!

文/祁营洲大夫(北京正安中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