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小学普通教师对正高大礼包不感冒

教师节将至,全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即将收到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昨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改革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职称。(9月7日《新民晚报》)

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终于捅破职称这层副高的“天花板”,让全体中小学教师有了新的追求,新的动力,这确实是一个令所有教师惊喜的大好消息。然而,当校长非常欣喜地把这个消息在教师大会宣布后,除了几个校级领导兴奋异常外,普通教师却表现得出奇的平静,有几个老教师甚至还小心地说:“这下,领导们更有奔头了。”

众所周知,“荣誉太少、没有科研、难发论文”是挡在农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三重门”。其实,挡在农村普通教师晋职的不只“三重门”而是“四重门”,那就是一座相对高度特高,比任何“门”更难跨跃的——“官员门”。当然这“官员”并非人们常说的官或公务员,而是各级学校的领导们。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因为近十年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市(县级市)农村中学前列,因此,近五年间年年有学校领导被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如今高级人数不仅居全镇学校之首,就是全市农村中学看来,也无学校能出其右。然而,遗憾的是除了在2008年有一个老教师靠年龄优势占据了每个农村中学有一个专项指标评上中学高级教师外,以后再无一名普通教师能评上了。

“官员门”:这可是一扇相对高度特高的“门”。在农村学校评职称,领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的教师职称评定,高级职称指标90%花落学校官员之手——笔者所在的乡镇学校,全镇近五百教师,现在职共十八个中教高级老师,其中普通老师只有两个,其余不是镇中心学校领导就是中学校长、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如此高的“官们”垄断化,怎么不令普通教师“望高(级)兴叹”?如今“正高职称”的大礼包即将上市,早已被“中学高级教师”长期官化悲怆现实冷透了心的普通教师怎么还能抱太大的希望呢?

“大礼包”确实诱人,可它只是天上的彩虹,月中的嫦娥,普通教师可望不可及。

文/林日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