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握黄金治疗期实现风湿免疫疾病"达标治疗"

权威专家:把握“黄金治疗期”,实现风湿免疫疾病“达标治疗”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连长燕)“对百万风湿免疫病患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把握‘黄金治疗期’,让治疗少走弯路。”“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副主任委员徐沪济教授表示,由于风湿免疫疾病在中国的诊治率低、误诊率较高,加之包括阿达木单抗在内的多种先进生物制剂在国内只有不到1%的使用率,这都导致风湿免疫患者大多数仍身处痛苦之中。

侵犯关节的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由于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我国风湿免疫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超过500万,强直性脊柱炎近400万,系统性红斑狼疮约100万人。忽略和缺乏正确的治疗,会给患者的关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大众对风湿免疫疾病的认知还很低。”刚从2015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归来,徐沪济教授十分感慨。他说,这次医学会议超过14000名全球知名医生及科学家参加,关注的焦点是风湿免疫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患者疾病管理,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风湿免疫疾病管理指南。这些研究成果和指南的发布,使得医生对于治疗的标准越来越客观。然而,我国目前仍缺乏统一、针对国人特有的治疗指南。

徐教授表示,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国内风湿病学起步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患者耽误诊治。全国目前仅有风湿免疫科执业医师7000多名,“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专科医师缺乏、诊疗参差不齐,严重降低了医疗质量,已成为该病防治的一大障碍。

据调查,大多数风湿免疫病未进入医保行列,而其多为慢性疾病,长期经济负担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坚持治疗和规律随诊。目前青岛等地通过“手握明天患者援助项目”等方式,助力大病医保,探索推行由政府、慈善团体、药厂和患者四方共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疾病的“多方共付”模式,徐沪济教授表示,这类创新举措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有机会使用先进药物。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该疾病只要治疗得当,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并使得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徐沪济教授呼吁,要想迎来风湿免疫病诊治的“破冰期”,首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医生和社会对该病的认识,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制定针对国人患病特点和国内医疗体制的治疗指南;创建面向风湿病患者的立体式疾病教育和人文关怀体系;鼓励患者与医生合作,制定适合自身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以更好地贯彻达标治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