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处方到做方案,农技推广不再"头痛医头"

春末夏初,山东临沂沂南县的农民王守米的拱棚草莓正值收获的季节。他捧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喜悦之情写在黝黑的脸庞上:“种草莓6年多了,自从用了中化技术方案,今年的‘甜查理’草莓一个棚纯利能达到4万元。”

他手中的草莓,果型适中,如鸡心般大小,汁水溢满唇齿,直抵心脾。

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连续多年重茬种植草莓的他却非常闹心:空心果、肥害沤根、病害多发,早衰、死棵现象普遍,产量不高,而且果品卖相差,口感酸涩,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

“草莓种植管理虽然简单,但对施肥量非常敏感,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往往存在误区。”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化肥山东分公司总农艺师范永强介绍说,农民因缺乏科学施肥知识,长期偏施无机大量元素化肥且配比不科学,轻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生物有机肥、菌肥的施用。

“种植大户看重投入成本的控制,对作物生长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重治疗,轻预防,往往忽视整体技术方案的科学应用。我们的农技推广,不是头痛医头简单开个处方,而是要当‘老中医’,为农田种植全面把脉。”为此,范永强等农化人员在每年7月份草莓换茬间隙,帮助王守米分析拱棚土壤肥力状况。

“示范户开始施肥时,农化人员根据测土结果指导农户科学配肥,例如土壤中氮偏多,磷过多,钾不足,我们指导农户底肥施用中化16-7-18等养分配比的中氮、低磷、高钾螯合增效肥料,同时结合后期科学追肥方案,把底肥用量从常规的40千克降低到20千克。当地土壤钙肥和锌肥不足,就在施底肥时增加中化糖醇钙和锌肥的用量,修复土壤养分短板。同时通过秸秆还田、增施生物菌肥来疏松土壤,降低酸害,减轻沤根、长势弱、早衰等问题。”范永强说。

技术人员给王守米等农民送来了一整套土壤改良、营养、植保的全程技术方案,包括土壤障碍修复技术,控氮、降磷、增钾、补钙和水肥一体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移栽后缓苗壮苗技术,并配以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治全程方案。

2013年8月至今,通过持续两季使用中化方案,草莓示范田全季产量达到4200千克以上,比两年前同比增产28%左右。“由于果型好,口感佳,草莓价格能提高15%以上,一亩地能增收6000多元。”范永强介绍。

这只是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化肥联合农业部合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缩影。4月下旬,中化集团、农业部科教司、中央农广校联合启动2015年“中化情三农梦”活动,旨在以“政企合作培育新型农民、科技扶持助推现代农业”。同时,全国第一块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也落户山东临沂。

“今后中国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就是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文说。

在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严东权看来,“目前,一方面现在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成本快速上升,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也逐步显现。天花板、地板双重挤压给我国农业带来了考验”。

科学培训种粮大户,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次培训邀请专家讲授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培育相关政策、小麦和玉米的高产创建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的典型案例分析和科学用药施肥等知识。

临沂罗庄区嘉盛农场负责人张萍在培训会上宣读了《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倡议书》。她也尝到了技术服务的甜头:“我经营的1200亩良种繁育基地有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长期跟踪服务。针对临沂的黑土不缺磷的现状,给我们提出给土壤提高氮、增加钾的建议。通过配土施肥、测土配方,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把成本降下来了。一亩地至少增产百斤,每年增收十几万。”

吕文介绍,作为与农业部合作项目的实施单位,2015年中化化肥将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青年农场主计划”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建设”,以探索大户化肥、农药投入品零增长模式为主要思路,结合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科技扶持。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专项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处长纪绍勤透露,在去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农业部今年将把培育工程示范规模扩大到全国4个省、21个市和487个示范县。农业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每年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万名,并启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师资库、精品课、精品教材、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园)等建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