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只有外来的感冒药才能治病?

“到日本买感冒药,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耻辱。”1月30日,在湖北省“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政协委员、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海坦言,企业靠拼价格的竞争路子已经堵死了,创新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1月31日《湖北日报》)

谁说只有外来的感冒药才能治病?

魏英杰:如今许多国内药品厂家,大量精力并不是放在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产品上,而是挖空心思让自家产品进入基本药物采购目录,或者千方百计打通医院环节,让医生多开自家的药品,还有就是想方设法换包装、规格,摇身一变成为所谓新药,变出各种花招让患者多花钱。这样的话,企业自身没有动力去提高质量、研发新药,市场也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以过硬的质量和良好口碑去赢得公众信赖。

谢伟锋:不过,购买日本药品,还和马桶盖、电饭煲有本质上的不同。王学海所说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属于一种,但更隐性的原因在于,国外很多具有领先药效的产品,并不被纳入到国内医保目录中。如果因特别的医疗需要,患者为此花费成本可谓高企。它比马桶盖的中日差价要大得多。因此,选择去日本购买药品,也就成了值得去尝试的“病急投医”。

严辉文:企业不被信赖,大抵是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对于药企,这些年消费者也有不少恨铁不成钢式的感受。比如仅在药品价格方面,有些企业就没有少动歪脑筋——放弃价廉物美的追求,成分一样却玩一药多名,或者直接换个名字就涨价数倍甚至于十数倍,显然正在成为一些药企的“顽疾”。只有坚守良知才会赢得市场。在浮躁又充满诱惑的市场上,总有一些行当喜欢把创新误会为,变着法子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他们就是忘了,消费者也是会用脚投票的。

司马童:“去日本买感冒药”还是有其一定的警醒意义。而这,便是时下热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积极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指的是实体经济,其中工业和制造业是主战场。事实上,我国已明确目标,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这二者要同时发力,紧密融合。所以,无论什么行业,实实在在地齐心协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远比空洞无物的“刷耻辱感”要强多了。

江锡钰:药企要拿出相当的资金去公关,只有降低自己的成本,靠低价格去拼市场。而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除了降低药品品质还有什么点子可想?如今国内一些知名感冒药的品质也在下降,本来一次一包的冲剂,很多人不得不一次两包三包,还不一定能药到病除。几次下来,国人失去了对国产药品的信任,有机会到日本旅游公干,买点常用的感冒药也就不奇怪了。要消除连感冒药都要漂洋过海去买的尴尬,单靠药企是不够的,这样的事还得政府牵头去“综合治理”。

钱夙伟:相比研发新药的耗时耗力,国内很多药企将仿制当成一条赚钱的捷径。而且,他们的“精明”在于,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赢利的关键是赢得市场。因此,很多国内药企对于如何占领市场的潜规则运用得驾轻就熟。比如换个药名,就成了一种“新药”,药价陡然上涨了几十甚至几百倍。比如怎样去“打通”医院的关节,而这当中的花费,当然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由消费者埋单。

谁说只有外来的感冒药才能治病?

@陌上行09:不是缺乏创新,是创新太多了,原来的价格低疗效也不错的药不生产了,换个名重新弄个批号,价格翻几十倍。

@波波头梦幻:同样疗效的药,国外啥价?国内啥价?

@Memema:我真心觉得感冒完全没必要吃药啊,让身体有个自然的排毒过程不行吗?这几年感冒都没吃过药了,通常也就两三天好。

@只是会一直loveyou:知道是耻辱有什么用。知道耻辱后应该怎么去掉这耻辱才是重点。

@white-caption:看了评论,不知道什么原因都不好好看新闻,别人明明批评药企,是希望药企完善,是好事啊,为什么遭到这么多讽刺。

@小资Max:为什么评论里这么多人都怪中国的药不好,真搞不明白,也许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药不好,但也存在有些人崇洋媚外的因素好吧,国产的药并不完全都是没良心的。

@浮生如是00:要是中国制造的物品好谁还去日本买。

@我的心情是蔚蓝:意识到了就好。看看网友的留言,希望能有所改善,打出中国的品牌,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Rosalie巴斯光年:我不喜欢日本。但是人家的确有些做的比较到位。比如说医药分家。医生就是看病的。你要是买药你专门去药店买。医生没有利益可图、不会为了开药赚钱 。医院不卖药。药在药店卖。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学习一下。

@霜儿10:只看利益忽视了产品本身,要是真能实实在在的制药、生产研究的话,会超越韩国和日本。

(光明网记者陈城整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