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为什么不提倡输液?

随着天气转凉,门诊感冒发烧的患儿也逐渐多了起来。当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有些家长总是会寄希望于输液快速退烧,但儿科医生对此往往并不赞成,为什么医生总是反对一感冒就输液呢?

病毒感冒的病程一般约5~7天,输液只可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大部分感冒为病毒性的,目前也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如果医生给予输液治疗细菌性感冒,才在溶液中添加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并没作用。

之所以人们认为“输液疗效好”,一是因为输入静脉中的成分绝大部分为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可帮助机体补充大量水分或能量,所以,每次输液后患者会感到“舒服”;二是输液时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减少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效果也更直接。

但孩子一生病就输液还有三大危害,需要家长们予以足够重视。

1.加重肺部负担。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过滤出来,停留在肺内。长此以往,可能致肺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2.产生耐药性。常输液还有可能导致一种“输液病”。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3.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又快又猛,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因此专家建议,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若孩子出现中低度发热,精神状态比较好,可以在家里观察;可使用温水洗澡、温水拭浴等物理降温法帮助降温;当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孩子体温超过38.5度时,可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或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儿童感冒药。

如何给孩子选择儿童感冒药?

1.咽痛、发热、有汗时,可选用辅仁抗病毒口服液和解热镇痛药辅仁对乙酰氨基酚;

2.咳嗽、痰盛时,可选择辅仁小儿清热宁颗粒和辅仁氢溴酸右美沙酚口服溶液;

3.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可用药物辅仁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注意事项:

缓解感冒症状要尽量只吃一种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含有同类成分的不同感冒药不要同时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严格把握用药量。

此外,当孩子出现持续发热,伴随精神状态不好,或咳嗽比较厉害,或高热(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

(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