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崇年:中国游客狂扫日本感冒药倒逼国货"升值"

文|左崇年

十一黄金周中国出境游客的疯狂购物模式,再次在各国上演。记者采访发现,一度人手一个的日本马桶盖,今年则热度急降,感冒药等物品受追捧。(10月4日《现代快报》)

中国游客到日本“狂扫感冒药”,乍一看不可思议,有人挥舞着“道德大棒”:“崇洋媚外思想在作祟,虚荣心在作怪,面子观让国人失去了消费理性”云云。的确,不乏有这样的消费者,他们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凡洋货都是最好的,消费缺乏理智,似乎能够买到、能够搬得动的日常用品,都成了中国游客购买的目标。300元一公斤的大米也成了国人的香饽饽,有人竟不惜花上1500元人民币买5公斤的日本大米。然而在国人兴高采烈一头大汗搬运回国的日货中,有的竟是中国制造,这就让人“笑不出了”!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消费的权利,不管中国游客跑到日本买什么,不仅说明国人兜里钱比过去多了,还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仔细一想,难道中国人都是“你是疯来我是傻”,为什么明知国货不比日本差,为什么舍近求远狂扫日货?

带着这些疑问和“哥德巴赫猜想”,我请教了“度娘”,它告诉我一个真相:其实“中国大米”、 “优质大米”、“东北大米”、“安徽大米”有的质量并不比日本大米差,有的优于日本大米,但是由于一些消费者被“中国部分土壤遭受污染”,中国部分米会含有农药等观念影响,而失去消费信心。同时模棱两可的标识,这样笼统的产地品牌,没有吸引力的特色。

此外就是,同样的产品,不一样的做法,日货注入“人性化”的含金量。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清单,叫作“去日本不得不买的12种神药!”,这其中包括眼药水、创可贴等等。这些非常地大众化,家家户户的药箱里总得备点同类用途的药品。为什么受到国人青睐?据报道,一位常买日本药品的妈妈这么形容一款儿童感冒药——“最关键,吃药对宝宝们来说,变成一件乐事,而不会连哄带骗,哇哇大哭。”因为这款止咳糖浆有草莓、蜜桃等不同口味,并且连包装都非常可爱,是一个“面包超人”的卡通形象,所以孩子不会拒绝。而对于家长来说,这款药很省心,带有一个刻着四种尺度的量杯,并且瓶盖有特殊设计,防止孩子自己打开来乱喝。

中国游客狂扫日本感冒药,让谁感冒打喷嚏?其实日本的普通感冒药“技术含量”并不比中国的高,但日本通过“微创新”,注入了“人性化”的含金量,让消费者乐于接受,这就是中国游客狂扫日货包括感冒药的重要原因。找到了答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国货的“升值”的大文章需要破题。倒逼中国企业去深入挖掘提升国货价值,在创新上做文章,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细节上取胜。不仅要做高质量的放心产品,而且要在国货“微创新”上做文章,给国货注入更多“人性化”的含金量,同时在让消费者放心上给力,那么,类似中国游客狂扫日本感冒药的新闻就会不再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