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有哪些?

常寄居在人体,常污染肉蛋奶食品,其中生鸡肉最容易污染。夏秋两季,是该细菌最活跃季节,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严重可引起脱水甚至败血症。2013年6月,我国某校曾经发生过一起400人食物性疾病事件。原来是食堂食物生熟不分,厨师盛放生肉的菜盆,不洗干净,就用来制作凉拌豇豆。生肉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了豇豆,导致疾病发生。

重口味的副溶血性弧菌:

这种细菌存在于海水、海产品等。生命力顽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个月以上。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已成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的榜首,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等,腹泻。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主要病因,就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者被该菌污染的即食食品。2012年7月,我国沿海景区曾经发生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源性暴发事件,发病人数26人。为同一旅行团,经过调查,原因就是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花蟹,而花蟹没有煮透。

不怕冷的“冰箱细菌”:

其实就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它的生命力顽强,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然可以生长繁殖。它常污染肉、奶、水产品,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感染后,病人出现发热、肌肉酸疼、恶心,甚至还能引起脑膜炎。最值得注意的是,孕妇、新生儿最容易被它击倒。孕妇感染它后,本人也许轻微感冒,但却能引起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据报道,约三分之一被此菌感染的孕妇,可能发生流产。

无处不在的大肠杆菌:

致泻性大肠杆菌,有5种,最臭名昭著的就是O157:H7。它常污染肉蛋奶等,工厂、学校的集体食堂就是它最常见的作案地点。老人,婴儿最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容易出现突发性的腹部痉挛,病情严重可死亡。1999年,江苏徐州,曾经爆发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患者多发生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症状,几个月内该市收治重症病例147例,其中因急性肾衰死亡118例,病死率达80%。

爱发烧的空肠弯曲菌:

它最喜欢的温度是42-44摄氏度,而禽类的肠道恰巧就是这个温度。常常污染禽畜肉和生鲜奶等,生鲜鸡肉更是它的最爱。空肠弯曲菌多以散发病例为主。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尤其1岁以内的婴儿。感染后2-5天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还有并发症。

产“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常有它的踪迹。长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肉、糕点、剩饭。杀伤力有限,但是如果大量繁殖,就可以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肠毒素耐热性强,通过普通的烹煮,无法将其完全破坏。患者摄入该毒素后,会有恶性、剧烈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儿童最容易感染,年龄越小,对肠毒素越敏感。

2008年3月,广东省某市三所幼儿园,119名幼儿发病,患儿以呕吐为主,部分有头痛、腹痛等。调查发现,该事件由奶制品引起,并在原料奶里,检查金葡萄菌肠毒素。

(原标题:食源性疾病有哪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