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汤化原食真的有效吗

  自古在中国传统饮食中,一直就有着“原汤化原食”的说法,尤其是在吃面食比较多的北方,你一定有所耳闻。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山西,面食大省),小时候在家庭影响下对这一传说有着这样的印象:吃完面条、饺子后来一碗面汤,不但消食,而且热乎乎的面汤下肚,使得肚肠舒畅,而且还能增加饱腹感,让人很是满足,久而久之,这边成了家人们的饮食习惯了。

  那么这“原汤化原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究竟靠不靠谱呢?咱接着往下看!

  我们所说的“原食”指的是含淀粉的食物,“原汤”指的是煮这些淀粉食物所用的汤水,“化”即为消化。“原汤”是否真的能消化这“原食”?便取决于这“原汤”中的营养成分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面汤中有“糊精”可分解淀粉,助消化;

  ​二是面中有助消化的“酶”溶解到面汤中;

  三是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溶解入汤,能起到消食的作用。

  首先我们说说这糊精。糊精是面粉中淀粉被部分水解、从大分子变成比较小分子的产物。在食品加工工业上,确实用淀粉来生产糊精。不过生产糊精一般需要淀粉酶的参与。如果单纯用高温来生产糊精的话,需要在干燥和高温的环境下进行,比如烘烤。因此,即使煮面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糊精,那么它的量是非常少的。更重要的是,糊精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把淀粉的分子由大变小,改变淀粉的形态,使得淀粉更容易被消化,但糊精本身并不具备消化淀粉的能力。

  面汤

  再来说这消化酶。要解决“原食”消化的问题,所需要的酶便是淀粉酶了。淀粉酶的作用是把大分子的淀粉切成小段直至单糖分子,从而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入血,为人体供能。然而面粉中并不含有这样的淀粉酶。人体口腔中有这样的淀粉酶,当淀粉类食物被咀嚼入口时,这一消化过程便开始了,当我们单独咀嚼面条或是馒头时,会略微感觉到一丝甜味,这便是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淀粉所产生葡萄糖的甜味。

  一般而言,淀粉酶存在于PH6~7的酸性环境中而且不耐高温,高温让其失去活性。经过煮面条的开水,即使有消化酶,也不大可能存有活性了。虽然在工业上,有一些通过细菌生产的淀粉酶可以经受住开水的考验,但是这样的酶也没有机会进入到面粉中。退一万步说,如果有这样的酶存在于面粉中,那么它就不用等到人们将面条吃到肚子里才动手,早在锅里就活动开了。面粉过不去它们也不会老老实实只跟溶解到水中的,面条中还有那么多的淀粉可以作为它们的行动目标,它们的行动结果就是“面将不面”了,面条或者饺子都变成一锅糨糊了。

  最后再来看溶解到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它是水溶性维生素,在煮面条的过程中的确有一些B族维生素溶解到水中,而且煮制的时间越长,水的比例越大,溶解出来的越多,甚至可以高达食物中原含量的50%,就如我们煲粥,煮制的时间越长,汤汁越发粘稠,一方面促进胃液分泌引发食欲,另一方面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喝原汤能降低烹调中维生素的损失。

  元宵汤

  看到这里,原汤化原食的原委相信你一定明了了,原汤只能助消化,却不能真正化“原食”。当然,面汤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与白开水相比,它其中还有一些淀粉甚至维生素。吃完面后喝点面汤,能助消化,如果您真的喜欢喝,只要适合您的饮食习惯,也未尝不可。

  以下关于喝汤给大家些小建议:

  1、喝汤不宜过热,否则热汤会对口腔、食道及肠胃粘膜造成一定的损害。

  2、再饱餐之后喝汤的量不宜过多,否则将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

  3、不宜饮用的汤:

  (1)涮肉汤:含有较多的脂肪、嘌呤(致痛风)和亚硝酸盐

  (2)挂面汤:所含盐分较多

  (3)饺子汤、汤圆汤:脂肪含量较高 ​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类. Bookmark the permalink.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