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感冒莫让病毒性角膜炎趁虚而入

连日来,全国多个地区出现雾霾天气,部分城市的PM2.5值还出现了历史最高,着实让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据悉,空气中有害物质分子和颗粒的急剧增加,会影响人体健康,其中以呼吸系统、视觉系统尤为明显。

面对严峻的空气污染状况,许多人选择了佩戴口罩外出。但眼科专家指出,口罩虽然能过滤部分有害气体进入肺叶胸腔,却无法阻止有害物质进入眼睛,从而给视力带来伤害。

就像人体其他器官一样,眼睛也会被细菌、病毒所感染。我们的眼睛最先接触到空气的是角膜。角膜是眼球表面最前端的一层薄膜,正常人的角膜是光滑平整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角膜多半凹凸不平。角膜的一大特点在于它没有血管,这就意味着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它的修复能力很弱,因此它也最怕病毒。

在雾霾天气下,我们的眼睛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冬季的脚步临近,另一个巨大的隐患也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感冒。

提到感冒,您可能不会太重视,因为它是秋冬季节常见的疾病。但是感冒所带来的“隐患”,您又知道多少呢?

有些人可能知道,眼科医生会提醒患者,感冒期间不要戴隐形眼镜。这是因为,很多感冒是病毒性的,患者通过吃药打针的方法治疗后,感冒好了,然而角膜上的病毒可能还留着。一旦戴隐形眼镜就会难受,而且容易诱发病毒性角膜炎,此外,一些细菌也能导致角膜产生一些炎症。

如今,国内空气污染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却迎来了流行性感冒集中爆发的季节-冬季。有研究表明,病毒性角膜炎与感冒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发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这种病毒平时不会致病,常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上,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感冒发烧时它就会出来“兴风作浪”。虽然通过科学的治疗能控制住病情,但该病极易复发,而且长期反复发作会给视力造成严重损害。

应对这种情况,MCT技术原创设计师王教授表示,要在冬季预防病毒性角膜炎,必须做到三点:1.积极参加健身活动。有句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积极参与健身,有助于增强体质。2.我们都知道,中医治本。免疫力差的人可考虑采用中医办法强身健体,通过中药和食疗提高自身免疫力。3.一旦感冒要学会合理用药,特别注意用眼卫生。

对于感冒问题,最好能做到“预防为主,控制为辅”。公共空间,如公交车、办公室里应尽量保证空气对流,生活中应勤消毒。如果是戴隐形眼镜的患者,感冒期间要停止戴镜,且感冒好以后,戴镜若出现不适,应考虑是否还有病毒残留,可采取中医眼科的手段将角膜里的病毒清除。

我们知道,空气污染后,空气里有害颗粒、分子会使隐形眼镜受到污染的概率增加,这样也间接导致角膜受到感染的概率增加。那么,在空气污染的情况下,如果不得不在白天戴隐形眼镜,该怎么办呢?

MCT技术是上海福仁眼科技术研究所和武汉伟博视光学研究所联合等全国众多眼科、视光学研究单位,历经十六余年潜心开发的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角膜塑形技术。数字化的MCT角膜塑形技术做到了结合眼科、视光学、内科,中医眼科和管理学来应对各种视力问题。它能够让患者不需要白天戴镜也可完成矫治视力不良的工作。

MCT技术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只需患者夜晚睡前配戴,清晨即可取镜,取镜后依然可以保持一整天的好视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白天镜片被污染,而且还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至于角膜夜间的有氧呼吸也可不必担心,MCT技术镜片均为高分子特殊材料制作而成,透氧性极高,夜戴完全不会影响角膜的正常呼吸。

虽然客观环境不容改变,但我们可以做好防护措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预防冬季感冒。如果不幸感冒了,也能让可怕的病毒性角膜炎远离我们。

打嗝会传递6种疾病信号:中风早孕脑瘤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于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受刺激后收缩引起的。健康人出现打嗝现象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过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打嗝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如果其很顽固或持续时间长,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征兆,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美国达拉斯胃肠病学家肯尼斯 布朗博士表示,持续打嗝超12个小时,就应该去看医生。如果还有其他症状,如发烧、疼痛以及气短等,打嗝实际上可能传递了一些疾病信号。

1.胃酸反流。布朗表示,肠胃胀气和烧心会刺激膈肌,这是导致顽固性打嗝的一个主要原因。好消息是治愈这些肠胃毛病,打嗝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如果打嗝无法自行停止,同时还伴有标志性的胃部、胸部或咽喉等灼痛感,那就应该去找医生进行诊治。

2.神经损伤。膈肌痉挛很可能同迷走神经损伤存在关联,不管是暂时性的或是永久性的,比如肿瘤或外伤造成的神经损伤。任何因素导致颈、喉、胸以及腹部等部位迷走神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烦人的顽固性打嗝就可能发生。

3.中风。打嗝甚至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中风预警信号。专家们尚未完全弄清其中的内在联系,不过一种特定类型的脑卒中同打嗝紧密相关。发生在后脑部位的中风,容易引起顽固性打嗝,而且在女性中更常见。打嗝的同时,还常常伴有胸痛、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但糟糕的是,患者本人甚至注意不到除打嗝外的其他症状。

4.肾功能变差。如果一个人的肾功能缓慢变差,肾脏无法及时将体内有害的废物及时排出,会导致有害物在体内累积。但布朗表示,肾脏刚开始出问题时人体通常没有什么感觉。随着体内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会令膈肌和迷走神经不舒适,则导致频繁打嗝,这也是肾功能变差的征兆之一。如果同时伴有肌肉抽搐、极度口渴、皮肤日渐苍白,则情况更糟。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一些肾衰病人在开始透析前打嗝很频繁,但开始肾透析后这种情况就逐渐消失了。

5.早孕。布朗表示,尽管没有研究证实打嗝和怀孕的关系,但临床上,有些女性称她们知道自己怀孕的最初信号就是打嗝变得频繁起来。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女性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压力水平变化,引发与焦虑相关的打嗝出现;另一方面很多人的早孕表现常会出现胃反酸现象增多,也会导致打嗝的发生。

6.脑瘤。这种情况比较罕见,201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一个纪录片中,一名患者花了4年时间,尝试各种手段也无法治愈打嗝现象,而他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他被诊断出脑干长了脑瘤,而脑干是迷走神经起始端的“大本营”。在医生为他切除2/3的脑瘤4个月后,患者的打嗝现象明显减少。▲(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李伟)

用"性高潮"治疗感冒

记者从京城几家医院了解到,最近几天急诊、门诊中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显增多。医生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空气质量不好,节日里大家又吃得太好,再加上人们出门不注意防寒保暖造成的。朝阳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急诊和发热门诊平均每天要接待400多名患者,高于往年同期数字。

治感冒的药,多得让人都不知道选哪个好了。现在有剂治疗感冒的方子,你一定没听说过。瑞士科学家最近发现,夫妻双方之间的激情亲吻及和谐的性关系,正是杀死感冒等病菌的良好途径。

科学家通过一组试验发现,性生活会对男女双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最大,可以帮助人体远离各种疾病的烦扰,这主要是由于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的作用。性生活中,一旦吞噬细胞发现另外一个不同的躯体,就会渗透进去,并自我“引爆”,使细胞的数目迅速增加。尤其是性高潮之后,其数量可增加至平时的近2倍。新增加的吞噬细胞非常活跃,可更加迅速地发现并摧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宣武医院的王侠大夫。王大夫告诉记者,在性生活过程中,人体除免疫系统外,还有很多内环境发生了有益的变化。比如,性生活后人体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愉悦感和舒适感,这是由于体内产生了大量内啡呔类物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身体疼痛,性生活后,感冒的疼痛症状减轻也与此有关。同时,性生活中人体的呼吸和新陈代谢都会增加,在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的情况下,有助于体内废物排出,这就是所谓的排毒。

尽管如此,王大夫也提醒读者,性生活的过程中应注意身体状况和性生活强度,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感冒症状,如发热、严重的咳嗽、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等,就应该多休息,尽量避免进行性生活,或在性生活后注意多补充水分。

偏头痛患者往往是"有故事的人"

(Gettyimages供图)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有40%的偏头痛并不典型,疼痛部位不一定在头的一边

●偏头痛患者出现重性抑郁的机会比没有偏头痛者多5倍

医学指导/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医师曾昭龙

偏头痛长期折磨着无数患者,国内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有偏头痛。不管你是大明星还是老百姓,发作起来就头痛欲裂,头部的一边或多个地方都可出现搏动样的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然而,偏头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其诱发因素有心理因素、睡眠过多或不足、作息时间的紊乱等。很多偏头痛患者都是“有故事的人”,例如有着痛苦的感情经历,大脑过敏就会制造出各种痛苦的感觉。医学专家称,对偏头痛的治疗可以多管齐下,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针灸理疗以及调整睡眠等,或许有一定效果,但就是很难“断根”。

病例:

NBA“闪电侠”偏头痛发作投篮失准

今年11月4日,在一场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的比赛中,迈阿密热火队的著名球星德维恩·韦德在下半场出现偏头痛的症状,被迫退场接受治疗,在更衣室服药并进行颈部按摩,后来重新上场,但还是输给了亚特兰大老鹰队。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比赛中投罚球时一度视线模糊,看人也出现重影。

偏头痛已经困扰了韦德很多年,一直看医生也没有查出患病的原因,也没办法完全控制病情,吃药和按摩起到的作用有限。“靠饮食和作息调节是能够控制一点,早上也要注意光源。”他说,“我家里就会刻意布置得很暗。过去几年每次一犯病,我还能比较快地恢复。”在接受采访时,他还请求记者把闪光灯都关掉。

表现:

偏头痛也可以是头的两边都痛

很多人都患有偏头痛,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医师曾昭龙介绍说,我国18~65岁成年人偏头痛的发病率为9.3%。根据字面上的理解,“偏”头痛是头的一边痛,但有40%左右的患者偏头痛并不典型,可以出现在头的两侧、头顶、前额、后脑勺等部位。偏头痛发作呈搏动样疼痛,好像跟血管跳动一样,并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声、流泪等症状。

调查发现偏头痛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在一些家族中可见到多人患病。虽然目前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但医生们发现许多因素如情绪、天气、噪音、气味、光线、某些食物等可诱发偏头痛。例如,国外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怕光可能与视网膜细胞中含有的黑视蛋白有关,这种蛋白可与光(特别是蓝光)发生反应,影响机体的生物钟。曾昭龙称,如果日常生活中发现吃某样东西容易出现偏头痛,如喝酒、吃腊肉、吃味精或酱油等,就应尽量避免。

发病:

偏头痛跟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做大脑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提示这种病并没有结构性的病变。那么,偏头痛究竟从何而来?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霍华德·舒宾纳博士解释称,一个人的身心是紧密关联的,我们在害怕、愤怒、悲伤的时候身体都有反应,感情上的伤痛可以转化为生理上的疼痛。有时,我们的身体出现反应,却没有意识到情绪的变化,疼痛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患者的偏头痛、慢性紧张性头痛、不明原因的腹痛、颈背痛等慢性疼痛是由一系列令人精神紧张的生活事件引发——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例如有着痛苦的感情经历,却不愿意面对。

原来,大脑控制我们的身体,定期发出指令调整呼吸、心率、大小便等,而大脑也可以产生各种疼痛,当身体或者情感受到伤害后,大脑的杏仁核等处就会产生痛的感觉,提示自己有危险。早在儿童时期,不良遭遇就令患者的大脑过敏,容易觉得“有危险”。研究发现,与偏头痛相关的基因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每日受到的精神压力可决定大脑是否会偏头痛发作。因此,舒宾纳建议用开明的心态对待偏头痛的症状,便可能找到慢性疼痛的原因。

偏头痛与抑郁症存在关系。美国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出现重性抑郁的机会比没有偏头痛者多5倍,而有抑郁症的患者患偏头痛的机会也比别人高3倍。负责研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内奥米·布瑞斯劳博士认为,两种病在生物学上存在关联,可能与大脑的激素等化学物质有关,建议治疗偏头痛的时候要看看有没有抑郁症,反之亦然。曾昭龙称,临床上经常见到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患者并发抑郁和焦虑。

治疗:

吃药、打针、睡好觉

大多数患者的偏头痛偶尔发作,吃点药就好了。少数患者经常发作,他们头痛欲裂,无法工作,甚至无法过正常的生活,去吃药打针也无效,最终陷入孤独与绝望。

曾昭龙称,偏头痛很难治“断根”,发作时可以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使用一些调节神经血管功能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可连续服用3~6个月,少数患者一停药就复发,则服药时间更长甚至长期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可以尝试用肉毒素治疗,疗效可维持半年左右。伴有频繁呕吐的偏头痛还需要用些止吐药治疗。他建议患者特别需要保持舒畅的心情,有心理问题者可以配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布鲁斯博士则认为,睡眠不足可以诱发偏头痛。一些动物实验发现,剥夺睡眠可影响一些与慢性疼痛有关的蛋白。偏头痛令人睡不着觉,而失眠又令偏头痛恶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他认为偏头痛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有时睡够了还是头痛,就可能是睡得过多了。例如,上班时每天早上6时起床,到了周末就9时才起床,作息不规律也可引发偏头痛。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