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痛按脚趾缝

久坐后觉得头昏脑涨、早晨一起床脑袋晕乎乎的记不住事,此时都可以按太冲穴,五分钟左右就可以缓解。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十四个穴位之一,按摩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穴可以防治头晕、头痛、目赤肿痛、腹痛等,还可以调整情绪、清利头目,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舒畅的情绪。另外,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而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按摩可以化解怒气。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间处。久受头晕、头痛困扰折磨的人,按压太冲穴时会有压痛感。按摩时用大拇指推按,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渐进。切忌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每次按压五分钟左右即可,按压后可以适当喝水,有助于代谢。陈建国

夏季适当喝些菊花茶降火缓解头疼

有些人一到夏季就常常发生头疼。头疼,已经成为一种在暑期发病率极高的“都市病”。

有资料显示,夏季的头疼病人以白领工作者和女性居多。随着空调的普及,室内外温差大,人们进出房间不注意调节温度,会加重头疼的严重程度。此外,睡眠不足,精神疲劳,情绪激动,不规则的生活都可诱发头疼。夏季头疼的原因许多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情绪:一些人对闷热的环境、火辣辣的太阳有一种厌烦心理,情绪低落,会出现情绪性头疼。

冷刺激:夏天人们都习惯喝冷,但有一些人开怀畅饮后即刻产生头疼,这是因为热的口腔和胃粘膜经不住骤可是来的低温刺激,致使粘膜下血管发生痉挛,同时反射性地造成脑血管痉挛。这种痉挛虽为时短暂,但它却使大脑忍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血液断流,而无法迅速做出应激反应,于是让人产生头疼,该类头疼人们称之为冷饮性头疼。

出汗过多:因炎夏气温高,人体为了散热降温,使汗腺通过汗液的蒸发而丢失大量水分,假使不及时补充水分,则可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因而而供血不足,故产生头疼。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扩张,血液由内而外分流,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以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也会产生头疼,这类头疼人们称之为低颅压或低血压性头疼。

吉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刘平夫主任建议夏天可适当喝些菊花茶,菊花可清凉降火、清热解毒、补血补气、保肝明目、健脑提神。冰糖薄荷茶:薄荷具有一种独特的芳香,将薄荷茶拿来漱口或饮用,不仅能齿颊留香、口气清新,还可消除牙龈肿痛,缓解上班族的压力。其次还要调整合理饮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进入苦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以白开水为宜,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无机盐的丢失。再有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减少烦躁易怒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尽量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保持足够的精力。(记者刘施晶/报道)

南非专家:中国经济"感冒"对于世界没有好处

南非安全问题研究所执行理事、非洲未来与创新部主任雅克布斯卡-西利亚斯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 摄

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和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普遍放缓。金砖国家的未来会怎样?是否可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对此,南非安全问题研究所执行理事、非洲未来与创新部主任雅克布斯卡-西利亚斯近日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金砖国家中,只有中国经济还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希望中国经济不要‘感冒’,中国经济的放缓对于世界没有好处。”

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此时更需要金砖国家一起协作,共克难关。西利亚斯认为,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为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提供了机会,金砖国家应该借机发展新能源,这也是解决气候问题的重要举措。

西利亚斯坦承,当前南非经济增长确实存在困难,政府正在努力使经济尽快复苏。“南非当下的经济增长率大概是2%左右,但是我们需要达到高于5%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电力问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计划发展一系列项目,争取2022年之前实现经济有效增长。” 另外,他还指出,劳动力结构失衡也是掣肘南非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

在他看来,中国提议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南非。目前,南非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短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具备世界一流的经验和技术。“其实,南非实现工业化的经验完全来源于中国,南非作为金砖国家中最小的经济体,和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我们确实应该仔细思考南非经济发展的未来,”他补充说。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额达到60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南非出口157亿美元,从南非进口446亿美元。南非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记者 吴菁 实习生 何雨)

吃香喝辣感冒好得快?专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近日,美国西奈山医院发布的一项研究让很多爱吃辣者开心,这项研究指出,感冒时吃香喝辣能够缩短病程。但中医专家指出,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感冒。

吃香喝辣加重风热感冒

美国西奈山医院的这项研究认为,感冒时伴随呼吸道发炎现象,产生一些病毒、细菌、坏死细胞等废物,痰液与鼻涕可以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这些废物。而香辣食物可以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帮助排出异物。从这个道理上来讲,吃香喝辣可以减轻感冒症状。

对此,望京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智指出,从中医角度看,感冒可分为风热、风寒和寒包火三种,不同类型感冒处理方法大不相同。

风寒感冒患者一般感觉

全身发冷、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时有稀白痰,一般不发热或发热轻、无汗;风热感冒患者一般有发热(通常较重)、出汗、头痛、喉咙肿痛、流黄鼻涕、咳嗽时有黄黏痰、大便干结等症状;寒包火是内热外寒,开始是受寒引起怕冷、流清鼻涕,然后发烧,1~2天后清鼻涕也会变成黄脓鼻涕,而且嗓子疼、头疼、浑身发紧,还容易咳嗽,痰也较黄。

专家指出,香辣食物属辛温类,有解表发汗的作用,的确可以运用于辅助治疗感冒,但这种方法一般只对风寒感冒有一定效果,而且最好在感冒初期。如果症状已经很明显或是其他类型感冒,非但没有效果,甚至容易加重症状。如风热感冒,患者已经出现发热、咽喉疼痛,甚至扁桃体发炎的症状,此时再吃香喝辣无疑雪上加霜,加重病情。事实上,因为感冒期间胃动力不足,最好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流质食品。

暑湿感冒不能靠发汗退热

夏日感冒中较常见的是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暑热感冒通常会有发热、口干、咽痛、舌苔黄腻等,而暑湿感冒即俗称的“热伤风”,是在湿热天气中受凉所致,常伴有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等症状。

有些人在夏日感冒发烧后,会给自己捂上厚厚的被子,闷在里面出一身大汗,以期达到降温的效果。有些人感冒后甚至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目的也是为了出汗降温,排出病毒。

专家指出,感冒后要充分发汗一说,其实非常片面。要不要让病人发汗,应根据感冒的类型而定。风寒感冒的病人出汗较少,治疗时可以适当发汗。而风热感冒患者,感冒兼暑、湿,感冒兼阴虚的病人,大量发汗会加重热气、暑热甚至阴虚等,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对于这些感冒不主张发汗治疗。

事实上,对于夏日里常见的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即便出汗后,热度也依旧难以降下来。所以,对于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来说,不能靠发汗来退热,而应该先清热解暑。

此外,病人应该多喝水,补充水分一方面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补充汗、流涕所损失的水分,还能减轻鼻腔充血,促进感冒痊愈。(夏文)

乡愁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冒

流淌数千年的乡愁,在地球村、全球化的潮流里,是被整合成一个工业标准件呢,还是被枯竭了源头的河流,日渐式微?

乡愁是中国人文精神家园一份美丽的守望,是中国诗文园囿里的一朵奇葩。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安土重迁,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而因为出仕、游学,因为征役戍边,因为战乱流离,离开家乡却又是经常发生的事。因而产生了对家乡亲人、故乡山水的牵挂与眷恋,这就是流淌在中国诗文长河里缠绵不绝的乡愁。

相对来说,乡愁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冒,小恙而已,无关生死,所以往往是轻愁薄雾,哀而不伤的。是一份乡村牧笛,悱恻缠绵。

最古老的乡愁,是在诗经里的《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个征戍之人,离家时春和景明,杨柳依依;归来时却寒风刺骨,身心饥渴,一份无限伤感的乡愁情怀。

最典型与纯粹的乡愁,流淌在华丽的唐诗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浅优雅,直至妇孺成诵:“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清澈而透明,如月下一片轻烟薄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思日夜忆咸阳;无端更度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乡愁被诗人们作为案上花瓶中一剪梅花一样清供、精致地玩味着。

但是,当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被金戈铁马打破,当太平世界为战乱兵燹所取代,乡愁叠加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惶乱,乡愁就不再是一曲哀而不伤的牧笛,一汪清澈透明的溪流,而是一条湍急奔涌的浊浪,和一曲刻骨铭心的哀吟。

建安之际,王粲的《登楼赋》用“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而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的沉重形象,描写了一种哀痛的乡愁;而庾信的《哀江南赋》,写流离失所的流亡奔波“水毒秦泾,山高赵陉……饿随蛰燕,暗逐流萤。”写身存北朝的魏阙,而心忧江南故里的沉痛:“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长安布衣,岂独思归王子”,亡国离家的乡愁,痛如之何!

这类沉痛的乡愁,最缠绵剜心的,还算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位世家女子,兰心蕙质,却因战乱,被劫掠到匈奴为妻,那份乡愁被一颗女子敏感多情的心,细细地感触:“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后来她被汉使千金赎回汉地,乡愁该遏止了吧?又面临骨肉分离,与两个匈奴儿子生离死别,乡愁与骨肉分离叠加,写来跌宕起伏,撕心裂肺。

说起蔡文姬的乡愁,不得不提一位更早的女子的乡愁:王昭君。为了和亲,远嫁塞外的昭君,为后来留下多少荡气回肠的绮思;但是作为一个弱女子,远嫁塞外,她的乡愁哀痛又与谁诉说?诗圣杜甫听到了,并用他诗化的语言说出来:《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塞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让后人在琵琶语中去体会那份绝望的乡愁吧。

而面对乡愁,最潇洒的该是张翰。远在千里外洛阳为官,想家啊;其他时节还好说,一旦秋风起,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那乡愁便如燎原之火,不可扑灭;干脆挂职归去,不当官了,命驾而归,回家慰我乡愁去。

张翰是可以归,只要自己拿得起,放得下。有一份乡愁却注定是个死结,无法纾解。当代台湾的乡愁诗,便是这份无解的死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与国家分裂叠加,便是坟墓万里。

台湾乡愁诗最动人、最有力的宣泄,不是专业诗人余光中们的悲伤吟咏,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在墓碑上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在这里,乡愁早已不是个人的小小哀愁,而是一种宏大的家国情怀;他牵念的既是家乡父母亲、故乡山水,更是国家的统一大业之思,是山河分裂民族之痛。

今天,世界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国也早已走在现代化的征途上。传统的农耕社会正在现代化里土崩瓦解,农耕文明正在这进步里日渐沦陷。今天,文化人在焦虑的是,我们的乡愁,明天还有什么地方可依托吗?余光中、于右任先生们的乡愁,毕竟还有一方坟墓、一个海峡可以遥寄,流淌数千年的乡愁,在地球村、全球化的潮流里,是被整合成一个工业标准件呢,还是被枯竭了源头的河流,日渐式微?(作者系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