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就输液是害孩子!揭秘输液的危害

近来儿科医生反对感冒输液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们虽然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但当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有些家长还是会寄希望于输液快速退烧。《健健康康成长记》今天就来告诉大家,为什么医生反对一感冒就输液。

先来看看感冒的分类及表现

病毒性感冒:

发病率:90%以上

传染性:较强,经由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体温38.0摄氏度以下,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喷嚏、流清涕、眼结膜出血、咽后壁出血等卡他症状。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升高,大于30%;

细菌性感冒:

发病率:占极少数

传染性:较弱

临床表现:体温39.0摄氏度以上,全身症状重,扁桃体红肿、严重时有脓性分泌物;咳嗽、咯黄痰或“白豆豆”痰;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在30%以下;使用同样的退热剂,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什么输液治疗感冒并没有什么用?

1、感冒病程一般约5-7天,吃药或输液只可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

2、90%以上的感冒为病毒性的,目前没有静脉注射的抗病毒药。输液治疗感冒,是在葡萄糖溶液中添加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没用。

人们认为“输液疗效好”的原因:

1、输入静脉中的成分绝大部分为生理盐水,可使机体补充大量水分,所以,每次输液以后人会感到“舒服”。

2、输液是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会缩短病程。

宝宝一生病就输液的3大危害:

1、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2、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3、不良反应速度快

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

若孩子出现中低度发热,精神状态比较好,可以在家里观察;

可使用温水洗澡、温水拭浴等物理降温法帮助降温;

当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孩子体温超过38.5度时,可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或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儿童感冒药。

如何给宝宝选择儿童感冒药?

1、咽痛、发热、肌肉酸痛,选用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急性呼吸道感染(ART)委员会推荐首选。

2、咳嗽可选择氢溴酸右美沙酚,被WHO和美国FDA推崇使用。

3、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卡他症状,常用药物有伪麻黄碱和扑尔敏。

4、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布洛芬混悬液

5、如果孩子感冒具有以上一种或几种组合症状,则具有通鼻、止咳、镇痛、退热作用的儿童感冒药是正确的选择。

注意事项:

(1)缓解感冒症状要尽量只吃一种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

(2)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要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3)含有同类成分的不同感冒药不要同时服用,比如“艾畅”和“惠菲宁”,同时服用可致鼻粘膜减充血成分伪麻黄碱过量中毒,同时止咳成分右美沙芬也有过量可能。

(4)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严格把握药量。

孩子感冒后,出现哪些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1、出现发热症状,伴随精神状态不好,或咳嗽比较厉害;

2、高热(体温在39 摄氏度以上),甚至是持续的高热。

获取更多大牌专家第一手育儿资讯

请关注微信号:jjkkczj

夏季应注意的骨科疾病

炎炎夏日随着一声声蝉鸣悄然而至。艳阳,阵雨,闷热,这些夏季的标签都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夏季,因天气炎热也是各种疾病高发季节,骨科疾病正在其列。以下几种情况会经常发生,为此笔者要为大家提个醒。

一、空调屋里坐,冲凉隐患多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颈椎的退行性变化和外伤。长期的吹空调,会使得颈椎长期在冷风的侵袭下,加快了颈椎退行性变化,而退行性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出现手臂麻木、肩背酸疼等这些颈椎病的症状。而夏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空调,长期座位正对空调,或是穿吊带装的女性,颈背肌肉很容易受寒,容易诱发颈椎病。此外,夏季当人们汗流浃背的回到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冲凉。冲凉的瞬间确实很惬意,但是此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极易导致颈椎病等骨关节病的发生。所以夏天仍应用热水洗澡。

二、天热懒得动,腰椎会受罪

天气炎热懒得外出,在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增长,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腰椎很容易受伤。一些简单的动作可以预防夏季腰椎疾病,比如按摩腰眼—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轻轻扣打腰眼处,或用双手握拳,用手背骨节按摩腰眼处,也可用双手捏腰眼处肌肉,上从两臀后尽屈处开始,往下捏至骶骨下端,往返10次;捏时两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腰肌捏起,大拇指从上往下推,下面食、中指往下搬,让肌肉滚动起来,每日捏1~2次。此外,夏季游泳也可以减轻平时对腰椎的负担。游泳的时候,颈部肌肉和腰肌都能得到锻炼,而且人体在水中没有重量负担,锻炼时不会对椎间盘造成损伤。

盛夏到来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严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副溶血性弧菌在熟制水产品、生食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三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102-103MPN/g。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现在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头号的食品安全问题。食源性疾病常见的致病因子包括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和化学物质等。下面针对我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特向大家做一番介绍。

沙门氏菌: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由于沙门氏菌污染后无感官性状变化,易被忽视而引起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可以污染猪肉、牛肉、家禽、奶类、蛋类及其制品,其中蛋、禽类及其制品最为常见;也可污染水果、蔬菜;原料污染可导致一些包装食品受到污染,如花生酱等。沙门氏菌的致病力较强,人感染沙门菌后,一般12-48小时后出现症状,以胃肠炎多见,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日腹泻频率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黏液或血;体温升高,介于38℃-40℃间,一般在发病2-4天后体温下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沙门氏菌在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粮食制品、豆类制品等食品中均不得检出。

副溶血性弧菌:一种嗜盐菌,常见于鱼类及贝类海产丰富的河口和近岸水域。主要污染的食品是鱼类、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是引起我市食物中毒事件最多的食源性致病菌,原因主要是食用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即食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和腹泻,腹痛多表现为剧烈上腹绞痛,一般呈阵发性,位于上腹部和脐周,腹泻每日3-20余次不等,其次为恶心、呕吐、畏寒和发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副溶血性弧菌在熟制水产品、生食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三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102-103MPN/g。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金葡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等。金葡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患者食用了被肠毒素污染的食品后导致中毒。其中毒特点是发病急,从进食到发病潜伏期短,一般1-5小时,平均发病时间在3小时左右。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病程短,通常1-2天即可自行恢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等7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 102-103CFU/g。

单增李斯特菌:并不为人所知。很多人是通过2014年美国蓝铃冰激凌事件才听说的。单增李斯特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经常污染肉类、蛋类、禽肉、乳制品和蔬菜等,在4℃的环境中仍然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主要致病菌之一。正常人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仅出现一过性的急性胃肠炎症状或类流感症状,老人、免疫低下人群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怀孕期间被李斯特菌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产、早产或新生儿严重感染。本病病死率可达30%-35%。我市通过监测也发现了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病例。由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严重,各国均制定了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值。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在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不得检出。

扁豆中毒:导致的发病人数和事件数均居我市食物中毒的第二位,主要是由于集体单位食堂在加工扁豆时未彻底加热所致。生的扁豆中含有皂甙、红细胞凝集素等。皂甙对人体肠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红细胞凝集素使人体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血,是引起扁豆中毒的主要因素。扁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进入人体后发挥生物作用而致病。皂苷主要在菜豆的外皮内,只要烹调时间足够就能消除其毒性。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菜豆后,数分钟至2-4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胃部烧灼感,重者可出现四肢麻木、胸闷、呕血等症状。预防菜豆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烧熟煮透,无论是炒、炖、凉拌,都要加热至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食用时无豆腥味,不能贪图色泽或脆嫩的口感而减少烹煮时间。

野芹菜中毒:近日,北京市疾控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监测到两例疑似野芹菜中毒的病例,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忌采摘、食用不明成分的野生植物。野芹菜又称为毒人参、芹叶钩吻、斑毒芹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似芹菜,常因误食而引发食源性疾病。野芹菜全株有毒,以成熟种子毒性最强。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芹碱、甲基毒芹碱和毒芹毒素。毒芹碱的作用类似箭毒,能麻痹运动神经,抑制延髓中枢;毒芹毒素主要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热与干燥可降低毒芹毒性。误服进食30-60分钟后出现口咽部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吞咽及说话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用野芹菜出现症状后,应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药用炭50克,多饮水,尽快就医。

亚硝酸盐:是工业原料,也常用于食品加工,为白色微粒晶体或粉末,外观及味道与粗制食盐相似,常易被误食中毒。亚硝酸盐具有很强毒性,摄入0.3-0.5g就可引起中毒,1-3g可致人死亡。亚硝酸盐主要危害是摄入过量会使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为Fe3+,使正常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而导致组织缺氧,亚硝酸盐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1-3小时,短者10分钟,症状以紫绀为主,皮肤黏膜、口唇、指甲最明显。除紫绀外,可并发头痛、头晕、心率加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严重者有心律不齐、昏迷或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提出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1.保持清洁: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要经常洗手;便后要洗手;要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2.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3.完全做熟: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最好使用温度计;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要生食时;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除上述预防措施外,消费者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就餐环境及管理较好、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就餐前注意观察食物是否感官异常,不吃腐败变质和未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在无证饭店、路边摊点用餐。进食后发生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保存好可疑食品样品、呕吐物、消费票据及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电话12331进行举报投诉。文/王超 马蕊

十月出生最易生病?研究称55种疾病和出生月份相关

近日,“朋友圈”里疯传一个“最新研究”,惹得孕妈妈们纷纷追问“靠谱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个最新研究称:出生月份和患病风险有相关性,其原因,是人体早期的发育机制,受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者同时称:总体患病风险并不高。而且和饮食、锻炼等其他因素相比,出生月份带来的患病风险相对较小。

但是,此研究对孕妈妈来说,是不是也是个提醒:要重视季节变化,想办法趋利避害?!

采访专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师 凌秀凤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55种疾病和出生月份相关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的“出生月份和患病风险”的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

此研究对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超过170万名的患者,在1985年—2013年的病历进行了分析,发现有55种疾病与人的出生月份有关。

研究人员称,在所有月份中,5月份出生的最不容易生病,而10月份出生的最容易生病;3月份出生的心脏最容易出问题;7月份和10月份出生的得哮喘的几率最大;11月份出生的容易得支气管炎等。

原因是:在人一生的患病风险中,“人体早期发育机制的季节性依赖”,可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基因学家们的结论则是;胎儿的生长尽管受到基因的影响,而食物、荷尔蒙、温度、光照、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都存在季节性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孕妇和正在成长的胎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影响从精子卵子就开始了

科学家发现,在1万多名世界名人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三四月份出生的占多数。而且,这段时间出生的孩子身高也高于其他月份出生的孩子,尤其是与10月-12月出生的孩子相比,差距可达4厘米。

这是因为,这些孩子正是在前一年的五六月份受孕的。春天,男女双方都精神饱满、生机勃勃,这时候,精子和卵细胞的发育均较好。

3 胎儿越小受环境影响越大

胎儿早期是各个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胎儿越小,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丹麦研究人员发现——

1—3月出生的,易患精神分裂症和狂躁忧郁症,其患病率比其他月份出生的高8%。究其原因,与孕妇阳光照射时间不足有关。孕妇缺少阳光照射,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适当地柔和地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增强胎儿的视网膜发育、刺激胎儿脑细胞活动,从而增强胎儿的智力和机体活动能力。

7—10月出生的,易骨折、龋齿。原因是,胎儿的牙齿大约在妊娠3个月左右就已经发育了,骨骼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开始形成。但出生在这3个月的人,恰逢母亲在冬天受孕,孕妇体内产生的维生素D会比较少,因此胎儿出生时的骨密度会比较低。

头疼用热姜水泡泡手

对经常头疼的人来说,长时间的疼痛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还会让人脾气变得暴躁,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时不妨用热姜水泡手,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的症状。

头疼大多是由于颈内、外动脉及其他脑血管运动功能障碍,充血膨胀,压迫神经而引发的。因此,减轻脑部血管充血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取一个脸盆,倒入温水,水温不宜过烫,然后将双手和腕关节完全浸泡在水中半小时左右,浸泡过程中要不断添加热水保证水温,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管血流相应减少,从而使头疼逐渐减轻,尤其适合偏头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热水中加入几片生姜,能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如果有顽固的头疼,建议长期坚持这一方法,每天2~3次,每次半小时。不适合泡手的时候,还可以用热水袋暖手,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除经常用温水泡手外,头疼的人还应保持乐观心态,忌食奶酪、咖啡、巧克力、腌制食品,注意避风寒,避免耀眼的阳光。头疼时最好卧床休息,避免噪音,保证睡眠。如果长期头疼,建议去医院就诊。

刘彬

头痛、呕吐原来高眼压是罪魁祸首!

冯阿姨是一位有着多年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近一周总是觉得自己血压波动幅度大,特别是在晚上7、8点老是觉得头晕、头胀痛,带着左眼也胀痛,冯阿姨觉得是自己高血压又犯病了,自行口服降血压药物后稍缓解,但近三天内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后的缓解时间逐渐延长。冯阿姨到医院就诊于神经内科,做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就诊于心内科,做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也没有问题,仅是测量血压升高,接诊医生建议冯阿姨回家好好休息、吃药,继续降血压。

紧急降眼压后不适症状消失

近日,冯阿姨在家休息时再次出现头痛、左眼胀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口服降压药物后未缓解,于是来到家附近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急诊,经过甄别,最终在急诊眼科发现了问题。做眼科专科检查时发现左眼眼压为59mmhg,角膜雾状水肿,中央前房变浅,周边前房几乎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诸多眼部体征提示左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大发作。值班医生当即收入院,给予左眼紧急降眼压处理后冯阿姨的症状明显减轻。入院第二天,复测冯阿姨的眼压已降至正常,之前的不适症状也消失了,血压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不少青光眼患者走错看医生科室

冯阿姨不禁纳闷了,这头痛、呕吐的症状最后怎么成了眼睛的事情了呢?大医二院眼科李静敏副主任介绍,类似于冯阿姨这样的情况经常可以在门诊遇到。不少青光眼患者经常是以“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到医院来看病,可经常就诊的却是神经内科或是心内科,如果患者遇到的是有经验的医生,会在排除相关专科疾病后指导患者就诊于眼科。否则往往患者的病情会遭到延误,使患者错失最佳诊疗时机。

冯阿姨此次发病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名为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科常见疾病。常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常单眼发病,但双眼同时存在的不可逆性视神经损伤的致盲性疾病。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眼痛、视力极度下降、同侧偏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和脉搏加速等症状。

关心血压同时要关注高眼压的存在

李静敏提示,在发生“头晕、恶心及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关注血压是否升高的同时需警惕高眼压的存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时期的临床症状与一些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疾病很类似,此时患者需注意除外上述症状同时是否合并视力的下降、眼部不适症状。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能一味执著于是否“旧病复发”,可能此时是高眼压作祟,及时至眼科就诊,行眼压、裂隙灯等检查至关重要。而相关接诊医师在诊断疾病时需要格外注意除外患者是否可能为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此类患者往往具有眼红、球结膜水肿、视力下降等明显体征,此时在除外本科疾病的同时,及时请专业眼科医师会诊,或指导患者至眼科就诊,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帮助一些走错诊室的青光眼患者得到及时而正确的诊疗,为患者赢得最佳诊疗时机。记者沈华

感冒老不好容易患癌十个癌症信号让人忽视

原标题:感冒老不好容易患癌 十个癌症信号容易让人忽视

癌症早期症状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有些甚至会被误认为其他疾病,从而耽误治疗,抱憾终生。近日,《印度时报》载文,盘点出“癌症的10大症状”,以提醒人们注意。

1.体重莫名骤减

体重在几个月中明显降低,而且原因不明,应注意胰腺癌、胃癌、食道癌或肺癌。

北京西站保洁员坠楼身亡或患有精神疾病

昨天早上7点左右,一名50岁女性保洁员,从北京西站候车大厅2层天井南侧栏杆处,坠落至北2出站口大厅地面身亡。其同事表示,该女子坠亡前精神状态不佳。警方称,目前已排除刑事嫌疑,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昨天下午,北京西站北2出站口大厅已完全恢复正常秩序。根据现场照片记者发现,女子坠亡处位于大厅天井南部边缘,正上方为西站候车大厅2层天井栏杆,距处于地下一层的出站口大厅地面8米左右。一名保洁员称,该女子正是从上方的栏杆处坠下,垂直掉落至北2出站口大厅的地面。

据附近工作人员介绍,女子坠落时发出闷响,当时有旅客正在出站,“有旅客被吓了一跳”,然后看见一名身材不高、略胖的女性趴在地上,身上并没有明显的血迹。事发后,警察、保安立即赶到并封锁了现场,“开始人好像还能动,急救人员赶到之后给她压胸,但是没救过来。”

北京西站候车厅二层的多位保洁人员证实,死者是他们的同事,平时负责候车大厅北侧区域的保洁工作。一名女性保洁员表示,坠亡女子是四川人,夫妻俩都在北京打工,“她爱人好像是在通州那边的一个工地干活”。平时,该女子说话不多,和周围同事也不是非常熟络,“最近一段时间她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好像家里有事,但是不清楚是什么事情。”

昨天下午,候车厅保洁员办公室一位李姓工作人员称,坠亡女子今年50岁,四川人,在候车厅已工作三个月,“招聘的时候会经过选拔,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候车厅内的保洁员实行倒班制,早上7点半换班,“事发时间在夜班时段,但是工作记录显示,当时她并没有上班。”李先生同时表示,他听说事件发生时,坠亡女子的老公也在站内,“好像是过来接她,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清楚。”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坠亡女子患有精神疾病。事发时,其老公正准备带其返回四川南充看病,不料该女子在车站突然跳下护栏。

警方表示,目前已排除刑事嫌疑,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韩天博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