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失眠头疼,怎么办?

每年的高考对于高考生都是一个挑战,不仅考验的是考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对考生身体和心理的一种考验,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考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考前失眠头疼的考生也不在少数,面对孩子失眠头疼,家长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治疗失眠头疼。针对这个问题,小编收集整理了以下资料,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不要吃安眠类药物

高考前失眠在高三生身上是很普遍的现象,出现失眠的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吃安眠药,安眠药只是能帮助你进行浅层的睡眠,而睡眠质量却得不到保障,也就是说虽然是睡了,但是醒来以后并不会觉得轻松,而且安眠药会导致短时间的记忆遗忘,对高考备考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二是,找出压力大的原因

失眠一般都是因为考前压力大引起的焦虑、不自信、对考试充满恐惧等造成的。要缓解失眠必需找出造成自己压力大的原因。可能的因素有:

1、目标过高

高考目标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复习的情况,合理的确定。一些同学总是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出高分,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人为地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紧张。其实考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决不是靠碰巧就能获得成功的,因此在高考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而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定得过高。

2、计划太满

科学的复习计划是成功的基础。有的考生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不顾实际的可操作性将每天安排得满满的,在执行中一旦无法按时完成,则会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制订计划时要想到自己是人,不是读书的机器,计划宜粗不宜细。

不妨以具体的目标取代预期的目标。不去想上什么学校,而是考虑这个月该完成哪些计划,今天晚上该看哪些书。当你的注意力都用在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上去了之时,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心里也就不会有负担了。

3、复习节奏错乱

复习的节奏也很关键,要做到梳理知识与做题热身相结合。如果只一味地做题,忽略回归教材整合知识,可能对高中阶段的知识没有整体的把握;而一味看教材而不做题,则缺乏临场感,做题效率不高,俗称“手生”。

现在高考中的偏题、怪题、难题越来越少,一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常常看不起基础题,却往往在基础题上面过失性丢分。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不要去寻求做难题的快感,反而要回到基础题上,保证信心,找到状态。

4、消极休息

不少考生在考前三十天,心理起伏很大,无法静心学习。有些人建议干脆全然方下,不念书了,放下包袱,爱干嘛干嘛去。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属于“消极休息”,导致考生高考时没有题感。建议考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积极休息”调整状态。高考前三周,要保证做几套质量有保证的仿真题,保持应考状态。

第三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真的睡不着也不要慌张,告诉自己“偶尔的失眠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失眠的不是我一个人..” 当自己不慌张、放松下来的时候睡意也就来了。

考生们应当明白,人就是人,不是机器,既然是活着的人,肯定有情绪,受到身体状态的影响。关键是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场考验,跨过去了,皆大欢喜,跨不过去,也没什么大不了,须知天生我才必有用。面对高考,只有放下一切,凡事不偏执,心胸开阔一点,达观一点,努力终会有回报。

第四是,缓解头疼症状

如果长时间失眠可能出现“头疼”等症状,两侧太阳穴部位常常会有间歇性疼痛。加上长期的高考复习和紧张情绪的持续,会导致颈肩肌肉持续的紧张收缩,头疼更是会加剧。如果出现头疼的状况,建议考生首先要放松自己,不要太在意头疼,有时候不在意反而症状不会那么明显,也可以吃点中成药缓解下,但还是强调在心理上一定要放松。

对于保健品,专家建议不要乱补,但是学生自己要求时家长还是要考虑的,对心理的安抚作用还是有的。

高考前失眠头疼困扰着太多的考生,相信考生也咨询了很多治疗失眠的方法,这种失眠的根还是在高考的压力上,所以考生还是要从自身去抵抗失眠,要积极的去放松压力,晚饭后出去散散步,临睡前一杯牛奶,听听钢琴曲,这都是不错的主意,还要提醒习惯开夜车的同学,在临考前两周要将自己的睡眠和起床时间调整到正常,不要晚睡了。

最后祝所有考生静下心来轻松迎接高考,相信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关注我们的微信(youbiji),了解更多中高考资讯及资源分享动态~~

军训治"懒庸散"是头疼医脚

从3月23日至4月24日,深圳罗湖组织千余名公务员集体军训,以强化公职人员作风建设。此举是否会流于形式?脱产军训会不会影响工作?培训费用从何而来?(4月19日《今日早报》)

应该说,深圳罗湖组织千余名公务员集体军训,以强化公职人员作风建设的初衷是好的,心情可以理解。至于工作谁干,钱从哪出,这应该都不是事,有道是,小鸡不尿尿,自有便处,更何况自从八项规定开始,只“舌尖”,“车轮”两项就有些积蓄,再者这样名正言顺的强化作风建设,还有“机关培训费用”单列。因此,笔者所虑有二:流于形式,头疼医脚。

众所周知,“懒庸散”其表现为“为官不为”,是“顽疾”,主要症状表现为“庸”是能力问题,“懒”效率问题,“散”风气问题,“病灶”主要集中在思想上;针对症状表现,我们已经以开展廉政建设,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别“用药”,如果尚不见好转,应该加大用药才对,如此“学员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不论年龄大小,军训时一律同吃同住同训练。”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更无案牍之劳形,真的能惟吾德馨吗?不见得吧?

不错,严格的军训作息时间,再加上队列操练、内务整理、实弹射击、10公里徒步行军等,如此劳其筋骨,对于“工作这么多年,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强度的训练了”的一些官员,确实一时之间吃不消。但思想上的问题,作风廉政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办不了的事,几天的军训就能把部队顽强拼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移植到公职人员队伍上,就能强化公职人员组织纪律观念和号令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推动和促进公职人员作风转变?真的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不错,在中医理论上,是有实病虚治虚病实治的说法,但必须认准病根治胃病,不仅用药要对症,而且药量还必须符合病情,因人而异,既不能小病大治,更不能大病小治,更更不能有病乱投医,否则,不仅会贻误病情,甚至有生命之忧。组织千余名公务员集体军训,不仅有“小病大治”之嫌,也有“大病小治”之忧,毕竟治疗“懒庸散”,并非服用“保健品”,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说的是“是药三分毒”,如此“学员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不论年龄大小,军训时一律同吃同住同训练。”也需防止交叉“感染”。如果旧病未去,又添新病,就得不偿失了。

笔者认为,既然“懒庸散”属“思想病”,就应该按照“实病虚治,虚病实治”的原则,一边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干部敢于管理、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转变观念和作风,一边完善干部监督体系,畅通作风投诉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干部作风的日常监督管理,一旦发现症状,马上送医对症医治,绝不讳疾忌医。

文/韩玉印

被军警保护起来防

4月21日消息,在东部非洲这些患有白化病的人需要时刻处于警方和军方的保护之下,不然他们就有可能被猎杀。由于当地部分巫医和精英人士因为迷信白化病病人的白色躯体能带来好运,所以在非洲东部的黑市中,这些白化病人的肢体十分热销。这种迷信导致了该国的白化病人像动物一般被追杀,然后被截肢出售,最终形成人体肢体贸易现象。图为Dorothy Mausen,22岁白化病患者在家中工作。

上海警方查获300

人民网上海4月21日电(吴心远)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今日披露,杨浦公安分局日前成功侦破一起涉及上海、河南、安徽、浙江、湖北、广东、江苏、陕西等7省1市的李某等人制售假避孕套系列案件,查获假冒“杜雷斯”、“杰士邦”等品牌避孕套300万余件,并查获大量用于生产假冒商品的包装机、封口机等制假设备,涉案总金额达1200万余元。

宝宝感冒的三个误区护理发烧宝宝5个小妙招

天气一转凉,你的孩子是否经常感冒?遇到孩子感冒发烧,该不该立即用药?如何用药?——这看似最常见不过的问题,却未必每个家长都会处理。

一位妈妈担忧地问:“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我女儿在2岁以前身体一直很好,很少感冒发烧,可是近段时间却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为此我很着急,请问该怎么办呢?”

宝宝感冒要注意这三个误区

对于孩子感冒,家长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若长期不加以纠正,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误区一:感冒发烧,要打点滴才好得快

感冒发热要打点滴才能退热,这不但是一部分父母的“经验”,甚至也受到一些医生的推荐。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打点滴的医学术语就是静脉输液,其目的无非两种:{1}补充水分、热量和电解质;{2}输入治疗药物。如果病人没有失水情况(如没有呕吐、腹泻或有长时间饮水及进食),又没有使用静脉注入药物的需要,静脉输液就不是最佳选择。

感冒是感染性疾病,发热是身体用来克服感染的一种手段,它是症状而不是病。除非热度太高,一般不宜急于退热干预。一旦身体对入侵病原产生了足够的抗体,克服了感染,体温自然就会降下来。退热方法可以用物理方法,如温水浸浴、湿毛巾包裹、冷盐水灌肠等。其次是药物退热。对婴幼儿,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应让其自然退热。38.5摄氏度以上,根据情况,适当使用退热药,例如美林、泰诺林之类口服。服药后半小时测体温,退到38.5摄氏度左右就可以了。使用太多退热药,体温退得太快,病还没有好,等药物作用过了,体温还会升回来。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使用退热药更应谨慎,以防过量。

小儿感冒往往骤起高热,有时甚至可达39摄氏度或更高。但发热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轻重。

一些父母担心高热会使小孩“烧坏脑”,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除非体温持续在42摄氏度以上较长时间。因为体温即使高达41摄氏度,也不会发生脑损伤。

感冒在什么情况下才应考虑静脉输液呢?一是病人伴有严重的呕吐或腹泻,根本不能口服药物。二是伴随有脱水症状(如口干、皮肤干燥等)。三是有些药物只有注射制剂,没有口服制剂(在治感冒的药物中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四是病情严重,需要迅速把药物输入体内,但感冒绝对不会是严重的疾病,除非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误区二:用药越贵越放心

现在的父母经济条件好了,为了孩子不惜一掷千金,看病更是花再多的钱也不在乎,找医生开药也要选贵的才放心,这又是一种误解。

感冒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医学上称为“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合并症,一般发热1~5天便会自己好,严格来说是不需要用什么药的。事实上也根本没有什么感冒的特效药。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只是在有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时,用它来减轻症状罢了。有些父母认为药物越贵就越好,这也是不对的。不同的药物都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及指征,如果不弄清楚情况,用了不但没有好处,可能还有害处。

有些父母给孩子滥用抗生素,把抗生素当做退热药,危害就更大了。它不仅会使身体产生耐药性,而且会杀死身体内正常的有益细菌,使身体菌群平衡被破坏,可能导致其他更严重的感染。

误区三: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感冒

曾经有位家长来门诊咨询:“我的孩子注射过流感疫苗,怎么还是老得感冒呢?”原来,一年来她的孩子已接种过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该家长认为这些疫苗全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本以为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地过个冬天,没想到天一凉还是感冒,家长心里好不困惑。

看来这个家长并不清楚流感和感冒的区别。流感和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却是两类不同的疾病。它们分别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打流感预防针可以保护接种者不患流感,但它并不能预防感冒。至于那位家长提到的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它们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除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脑膜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接种疫苗就是为了预防这类疾病,但它们也不能预防感冒。事实上,目前根本没有预防感冒的疫苗。

护理发烧宝宝的小妙招

1、保持室内适宜及空气流通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一2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利于宝宝休息。

2、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待体温下降后,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专家提示,发烧期间暂时不要给宝宝吃鸡蛋,因为鸡蛋清中含有某种致敏物质,可能会引起一些宝宝的过敏反应。平时身体健康时有可能不发作,而发烧时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会有反应。

3、宝宝衣服不宜过厚

宝宝衣服不宜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则要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尤其对于新生儿体温在38。5度以上时,一旦包裹的过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因此对于新生儿体温升高,要立即打开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热。

4、勤测体温

建议妈妈最好每间隔4个小时就测量一次体温,高温宝宝则需要每1一2小时测一次。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盐水或鲜榨的果汁,为宝宝补充水分。

5、辅助食疗,灵活选择

以下几种食物对宝宝发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妈妈需根据宝宝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蔗浆粥:将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ml,粳米100g,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

西瓜汁:将新鲜西瓜,去籽榨汁,让宝宝直接食用。如宝宝只是发烧时并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喝一些西瓜汁帮助降温、利尿。

麦冬粥:麦冬30g,煎汤取汁,加粳米100g。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

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ml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g、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春季如何缓解头痛困扰

春暖花开,心情也跟着转变。但在此同时,春困、失眠、头晕、头痛等健康问题也在影响着我们。严重的还会出现脸色潮红、好激动、掉发、记忆力下降、大便失调等表现。

春季,为什么容易头晕头痛?面对季节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

春天因为季节交替和温差变化,容易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血压波动升高所导致,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下面就推荐9种可治疗偏头痛的食疗方:

山药枸杞炖猪脑

一、山药枸杞炖猪脑

原料:怀山药、枸杞各30克,猪脑1具,黄酒、精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猪脑撕去筋膜后浸泡在清水中待用。将怀山药、枸杞洗净后与猪脑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煮约两个小时后向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和精盐,再炖煮10分钟左右即成。此方可每三天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滋养肝肾、益气养阴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悸、气短、乏力和面色苍白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二、芹菜粥

原料: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

制用法:将芹菜洗净后连根一起切碎。将粳米洗净后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粥,米熟后加入切好的芹菜再煮5分钟左右即成。此方可每天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烦易怒、面色赤红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三、菊花粥

原料:菊花15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粳米洗净后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粥,米熟后加入菊花再煮5分钟左右即成。此方可每天吃一剂,最好在早饭时食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肝火、散风热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烦易怒、面色赤红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四、桑菊豆豉粥

原料:桑叶10克,菊花、豆豉各15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桑叶、菊花和豆豉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将此药汁与洗净的粳米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熬粥,米煮即成。此方可每日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头昏脑涨、口渴便秘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春暖花开,心情也跟着转变。但在此同时,春困、失眠、头晕、头痛等健康问题也在影响着我们。严重的还会出现脸色潮红、好激动、掉发、记忆力下降、大便失调等表现。

五、疏肝止痛粥

原料:香附9克,玫瑰花3克,白芷6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香附、白芷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将此药汁和洗净的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粥,米熟后向锅中加入玫瑰花和适量的白糖,再用文火慢煮10分钟左右即成。此方可每日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偏头痛发作较频繁的患者使用。

六、绿精茶

原料:绿茶1克,谷精草10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将绿茶和谷精草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5分钟左右后去渣取汁即成。饮用此药汁前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此方可每日饮一剂,分数次饮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七、菊花白芷饮

原料:菊花、白芷各9克。

制用法:将菊花和白芷一起研成细末。将此药末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可每日饮一剂,分数次饮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疏风清热、解痉止痛的功效,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八、葱白川芎茶

原料:葱白两段,川芎、绿茶各10克。

制用法:将葱白、川芎和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每日饮1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有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九、止痛饮

原料:白芷6克,细辛3克,蔓荆子、防风各9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将白芷、细辛、蔓荆子、防风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武火煮沸,水沸后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即成。此方可每日饮一剂,分数次饮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祛风、解痉、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有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使用。

天气忽晴忽雨气温忽高忽低精神疾病易高发

统计:全市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同比增长28%

前两天,宁波市精神卫生办公室发布春季精神疾病高发预警:今年3月份,全市各县(市)区精神专科医院门诊量达3052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7%;共收治住院患者114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8%。

康宁医院精神科副主任王玉成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每年3到5月,医院都会比较忙,但今年患者增加这么多,还算让大家始料未及。他分析,出现患者数量爆增,首先是和患者量的自然增长有关,患者家属就诊意识增强,医院的知名度提升,所以患者每年都在增多;另一方便,这和今年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的天气有关。

“春天气压低,空气潮湿。今年入春以来,连续出现‘倒春寒’,几天阴雨,几天晴朗,一下棉袄、一下短袖,这会导致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精神障碍患更容易发病。”王玉成说。

案例一:刘先生,35岁,初次发病

在家用头撞墙,拿刀抹脖子;去医院检查,怒砸检查设备

今年4月初,宁波康宁医院来了个患者,姓刘,男性,35岁。是家人把他送过来的。

刘先生的家人说,他一向身体健康,性格温和,但最近情绪总失控。来医院当天,刘先生在家里突然用头使劲撞墙。家人上去抱着阻止,他挣脱开,冲到厨房拿起刀就要往脖子上抹,幸好被及时制止。

医生试图和刘先生沟通,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句“刚才发生的事都我不记得了”,就又不说话了。

“有短暂的失忆现象。”医生告诉刘先生的家人,在确诊精神疾病前,先要排除气质性病变,刘先生的情况也有可能是脑炎等疾病引起的,建议先去综合性医院做个检查。

这时候,刘先生已经平静下来。家人觉得医生说得有道理,就带他到一家三甲医院检查。挂号时还好好的,没想到,正准备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刘先生的脸色突然暗沉下来,接着便像头怒狮一样,把检查室里的设备给砸烂了。

刘先生又被送回康宁医院。平静下来后,医生反复询问,他说出实情:“最近总是感觉老有人在我耳朵边上反复说‘去死吧’。我很烦。”

医生分析,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的被害妄想,刘先生开始可能为了面子,没有及时说出这种“幻听”的精神病表现症状,影响了医生确诊。经过大半个月的住院治疗,目前刘先生的病情已稳定下来。

案例二:小李,22岁,病情复发

控制了多年的双相障碍严重了,还去偷电瓶车

刘先生是病情初次发作。而最近,精神病专科医院里,旧病复发被送回来的患者也很多。

22岁的小李曾因双相情感障碍在康宁医院住院治疗。那时候他还是学生,因为这个病,辍学了。

这几年,小李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每年到了秋冬季,他就郁郁寡欢,情绪低落;随着天气变暖,他又变得躁狂,挥霍无度、脾气暴躁,但整体上来说,病情控制得还算不错。

3月份开始,小李开始变得兴奋、话多了,花钱也大手大脚起来,到处请客吃饭送人香烟。父母知道,这是躁狂发作了,就尽量哄他开心,让他保持情绪舒畅。

但有一件事,小李把父亲惹怒了。前段时间,小李跟父母说要买手机,如愿后,他立即把手机卖了。而换来的钱,被他玩“一夜情”花光了。为了限制儿子挥霍无度,父亲把小李的生活费给严格控制起来。

小李还想继续玩“一夜情”,但没有钱,无奈之余到外面乱逛。他瞄到一辆电瓶车没锁,冲过去骑上就走,转手卖掉了,刚卖完就被民警抓获。

小李刚生病时,就曾因偷窃被抓过,民警从他父亲口中得知了他的病情。这次,怕他继续危害社会治安,民警通知小李的父亲后,直接把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建议:遵医嘱按时服药很关键

王玉成主任建议,在春天,家属尤其要注意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精神类疾病发作后,一般来说,第一年的复发率是80%,第二年是90%,其中大部分都是擅自停药引发的。”另外,尽量让患者心情舒畅,避免工作压力大、情感挫折等情况,还要多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

目前,宁波市对精神病患者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社区化管理:患者出院前,在争得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的病情与社区医院取得联系,由社区医生定期监督患者,是否按时吃药,状态是否稳定。如果出现问题,社区医生会与上级专科医院进行联系。

“约有50%的家属不愿意把患者的病情情况透露给社区,怕街坊邻居知道,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其实这样对患者的病情监控不利。家属要细心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举止,并监督其按时服药。”王玉成说。